中国的联合国预算分摊比例上升到5.15%
2012/12/25
日本的分摊比例仍维持在第2位,仅次于美国(22%)。分摊比例谈判每3年举行1次。此次磋商的是2013~2015年的分摊比例。而实际的预算总额则是另外采取每2年决定1次的机制。
此前日本的分摊比例为12.53%。中国为3.189%,居第8位。
决定分摊比例的根据是,过去3~6年各国的国民总收入(GNI)占全球的比例。此外还参考人均国民总收入、通货膨胀率、汇款以及累计债务额,因此与GNI占全球的比例相比,日本的分摊比例略高,而中国则略有下降。此外,日本分摊的联合国维和行动(PKO)预算也占10.83%。该预算在经常性预算之外另行确定。
![]() |
日本此次的分摊比例将创出1986~1988年(10.84%)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由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出现了急剧下降。
经常性预算用于支付联合国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当地事务所的人工费和活动经费,一般而言,分摊比例高的国家将在人事和各种谈判中获得更大发言权。此前,与资金分摊比率相比,日本在联合国的发言权一直被认为较低。例如日本人在联合国职员中的人数,少于按照分摊比例反推的适当人数。虽然日本政府正在积极增加在联合国就职的日本人,但随着资金分摊比例的下降,影响力有可能将进一步下降。
有观点担心,日本的存在感下降将影响到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谈判。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坚持倡导安理会改革。今年7月,日本提出了任期比非常任理事国更长、在一定期间后可以转为常任理事国的新框架。
如果资金分摊的减少削弱日本的发言权,日本通过谈判来获得相关国家支持将更加困难。
(杉本贵司 纽约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