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保健所对疫情预测偏低

2020/12/31


  在日本各地,新冠单日新增感染人数接连创下新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调查了厚生劳动省8月统计的保健所的“最大预估值”。结果发现,在累计感染人数最多的5个都道府县,76%的保健所的预估值都偏低,现状与当时的推测情况相差甚远。秋季以后疫情在日本迅速蔓延,乐观的预测导致确保病床和强化保健所体制的措施出现延误。

      

  由于春季疫情扩大,日本厚生劳动省为各都道府县提供了新增感染人数的预测模型,并于6月要求各保健所提交单日新增感染人数的最大预估值并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在处于“第2波”疫情高峰期的8月底之前进行了统计。

     

日本的保健所(资料图)

   

  日本经济新闻请求厚生劳动省公开信息,并获得了全日本469个保健所提交的资料。针对日本截至12月中旬每10万人口中累计感染人数排名前五的都道府县(东京、大阪、爱知、冲绳、北海道),分析了可单独确认实际感染数据的88个保健所的预测值。其中67个保健所(占比相当于76%)的最大预估值低于8月之前的疫情高峰期的实际感染数量。

    

  从东京来看,有19个保健所的预估值低于实际感染数量。新宿区有好几天新增感染人数达到50~100人,而最大预估值却只有12人。大阪的所有保健所以及北海道的9个保健所(共有17个保健所可掌握实际值)的预估值偏低。名古屋市的预估值也过低。

   

   

  预估值背离现实的背景原因在于日本厚生劳动省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基本传染数(表示1名感染者的传染人数)以及从新增感染人数超过标准到采取外出自肃令等措施之间的天数等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基于第1波疫情的实际值,预估值容易偏低,日本很多地方政府都填入了乐观的数字。

     

  此外,责任划分也不明确。各个都道府县只是按照计算公式进行整体预估,再除以各保健所的人口比例。独立拥有保健所的特别区和政令市也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日本厚生劳动省只是汇总预估结果,疫情蔓延后也没有调整。

       


        

  问题在于,日本各个都道府县制定的病床和住宿设施确保计划依据的是最大预估值。这一数值也作为保健所配置人员的判断依据。如果预估值不准确,疫情应对就会陷入被动。

   

  整个东京都预估每天约有500名新增感染者,跟8月之前的峰值基本相同。计划确保4千张病床,并已按计划准备完毕。但11月以后,接连出现新增感染超出预估值的情况,住院人数超过了2千人。东京都传染病对策部表示“住院人数达到3千人就很困难了”。大阪府12月未能确保计划中的病床数,爱知县也处于危险境地。

     

   

  强化保健所的举措也动作迟缓。大阪府8月时的最大预估值为每天159人,到11月在内部提高到了300~400人,但应对措施跟不上。枚方市保健所的白井千香所长表示“大阪府内有的职员因过度劳累而倒下”。关西大学的高鸟毛敏雄教授指出“依靠增加人员是有极限的。需要进行业务改革”。

    

  截至12月28日,在日本疫情最严重的5个都道府县,感染人数超过预估值的保健所达到99%。此外,神奈川及京都等27个府县的新增感染人数也超过了最大预估值。为了防备疫情进一步蔓延,日本需要根据更严格的预估来采取对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兼松雄一郎、横田祐介、山崎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