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本国宝这样从中国“回家”
2020/11/23
与鉴真和尚有渊源的日本国宝“金龟舍利塔”回到了日本。这件国宝2019年底运到中国展出,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滞留在当地。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终于返回日本。此次运送工作显示出两国之间的纽带,对今后也有启示作用。
![]() |
从中国运回唐招提寺的“金龟舍利塔”(奈良市) |
2019年12月,日本唐招提寺(奈良市)的宝物等开始在中国规模数一数二的上海博物馆进行展览。在展览会的开幕仪式上,唐招提寺的西山明彦长老等人与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进行了亲切交流。
唐招提寺的创建者是鉴真和尚。这位唐代僧人于公元8世纪6次东渡来到日本。展览会场以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为唐招提寺画的隔扇画为主,还展出了鉴真和尚带到日本的装有佛舍利(释迦牟尼遗骨)的国宝“金龟舍利塔”等。
在日本升温的佛教文化在中国也很受关注,多的时候一天有近1万人前来参观,但就在此时,新冠疫情袭来。
上海博物馆1月下旬在展期还剩3周多的情况下闭馆。进入3月后重新开放了20天左右,但总入场人数仅22万人。
不仅如此,还存在一个难题。那就是在人员无法往来的情况下,如何将珍贵的文化遗产送回日本?时间在一天天过去。
未被指定为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的东山魁夷隔扇画通过上海和日本两地连线,线上指导打包工作,已于5月安全运回日本。
但是关于国宝等则有很多规定。移动国宝时,要由日本的国家博物馆专业研究员实际参与拆解和打包,并进行细致检查。
此外,唐招提寺预定于10月进行参拜佛舍利的法事“释迦念佛会”。这项法事已有800年的历史,国宝“金龟舍利塔”是必须使用的佛具。西山长老也担心“在自己这一代中断了传统”。
在充满担忧的唐招提寺和日方的推动下,上海博物馆的杨馆长协调上海市外事办公室、海关及检疫局等,启动了利用连接大阪、神户与上海的轮渡“新鉴真号”运回国宝的任务。
选择海运运送国宝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为展览提供学术支持的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松本伸之表示“过去有过先例”。该博物馆的研究员乘飞机到上海,经过2周的隔离后,开始进行搬运工作。
实际上,新鉴真号的船员们出于防疫原因,遵照相关部门的意向,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未曾下船。在往船上搬运时,为了避免与船员接触,并防止从外部带入病毒,都由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负责搬运。中国当地媒体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金龟舍利塔”于10月14日到达唐招提寺,18日拆包,赶上了10月21日开始的法事。唐招提寺表示“感谢上海的各位以巨大的利他之心对待”,并向上海博物馆赠送了唐招提寺传诵的珍贵经本。
中国非常关注日本的佛教艺术,据悉日本的著名寺院收到了很多城市和博物馆的“想办展览会”的邀请。此次的情况或许能为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毛糠秀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