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避免了感染爆发,但医疗体系存课题
2020/05/26
日本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增感染者人数近期明显减少。与感染者达到数十万~百万人规模的欧盟各国相比,日本在避免感染爆发的同时遏制了疫情扩大。另一方面,医疗方面的脆弱情况也浮出水面,经济对策也明显进展迟缓。出现疫情扩大的“第2波”的可能性没有消失,重建应对态势成为当务之急。
![]() |
从日本作为紧急事态宣言解除大致标准而提出的“每10万人口的1周新增感染者人数”来看,东京截至5月25日降至0.34人。与4月中旬的约8人相比,目前明显遏制了传染。
通过与欧美比较,也可以看出日本的确诊人数之少。通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等估算,从顶峰时的每10万人口的1周新增感染人数来看,美国约为66人,意大利约为65人,德国也达到约48人,而日本仅为约2.9人。
![]() |
日本存在PCR检测实施数本身较少、因此确诊人数少的一面。尽管如此,回顾全世界感染迅速扩大的最近4个月,可以说日本至少避免了爆发式传播(Overshoot),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感染。
另一方面,日本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尽管人口平均的感染人数较少,但医疗一线却呈现出紧张状态。
在感染扩大的局面下,日本各地出现病床短缺。在东京,永寿综合医院等核心医院相继发生聚集性感染,发展至患者转入其他医院后该院的感染扩大等事态。医院疲于应付新冠,没有余力应对其他急病患者,急救也一度陷入窘境。口罩和手术衣等防护用品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短缺。
近来新增感染减少,出院患者也增加,因此病床的紧张情况消失,但应对第2波疫情的医疗和检测态势仍不完善。
关于应对新冠的病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全国5万张”的目标,但疫情顶峰时能利用的仅为约3.1万张。此外,ICU(重症监护室)也几乎没有增加的动向。关于PCR检测,不经过保健所即可实施的PCR中心的开设取得进展,但每日可检测件数到现在也只有2万多件,逊色于其他发达国家。
![]() |
新冠重症患者入住的自卫队中央医院的医务工作者(4月,东京都世田谷区) |
东京医科大学的教授浜田笃郎认为,在2020年内,第2波风险提高的时期有3次,分别为“紧急事态宣言解除后的6月”、“入境限制放宽后”以及“10月以后”。
浜田教授指出,“尤其是迎来秋冬季的10月以后的风险更高”。这是此前冠状病毒导致的感冒容易流行的季节,新冠也有可能呈现同样倾向。
成为关键的疫苗供给仍需较长时间。如何利用现今感染速度减缓的“缓冲期”重新构建应对态势将受到考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