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日本311复兴(1)灾区加高的土地大量闲置

2020/03/11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对日本各地方政府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东日本大地震各灾区通过“土地区划整理事业”对遭受海啸侵袭的土地进行加高等处理,在用于重建住宅和店铺等的住宅用地当中,约3成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有地方政府超过7成的土地没有确定用途。除了因经济原因放弃重建之外,搬到其他地方的居民增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土地平整工作还有一年时间即可完成。灾区正面临着如何利用这些土地的新课题。

     

  “已经没精力重建了”,在岩手县陆前高田市中心的复兴住宅内,住户菅野淳夫(75岁)看着窗外加高过的空地这样念叨着。菅野在海啸中失去了自己的家,随后在临时住宅等处不断搬迁。他表示,“我这个年龄也拿不到重建房屋的贷款”,所以决定放弃重建。

 

  该市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海啸侵袭,死亡和失踪者超过1700人。陆前高田市向市中心投资总计约1600亿日元,对用于建设住宅和店铺的合计约138公顷住宅用地进行最高12米的加高处理。目的是让市区再现往日繁荣。

      

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的市中心大量土地闲置(2月8日)

          

  不过,现状是截至目前虽然已经完成了超过60%土地的加高处理,但其中7成以上没有确定具体用途。

     

  据日本复兴厅介绍,作为灾后重建项目,日本3个县的21个市町村开展了土地区划整理事业。该事业的工程预定2020年度内基本完工。虽然也有一些地区积极推进土地的利用,比如受到仙台市大量委托、育儿家庭积极流入的宫城县名取市的閖上地区,但这仅占少数。

        

  多半地方政府还有大量未确定具体用途的闲置空地。本次问卷调查对其理由进行了询问,有9个地方政府表示,“居民已经在位置高的内陆地区或复兴住宅定居”。回答“没有重建资金”的地方政府有4个。

          

  熟悉灾后复兴工作的神户大学名誉教授盐崎贤明指出,“在计划阶段收集意见、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等,很多工程的进度缓慢”。其同时表示,“急于重建而离开原来地方等,土地所有者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在宫城县气仙沼市,已处理完成的约53公顷住宅用地的约一半没有具体用途。建有文化馆的鹿折地区虽已完成改造,但存在大量闲置土地。拥有土地的商店店主们纷纷向市里反映,“无法预测周边会建设多少住宅和店铺,就很难决定自己是否重建”。  

    


               

  气仙沼市每月都会更新以图片展示建筑物重建状况的“城市建设地图”,但效果并不明显。该市负责人表示,“为了支援因重建而苦恼的人们,每天都是绞尽脑汁”。  

   

  另外,各地还推出了一些促进土地利用的措施。陆前高田市2019年设立的“土地利活用促进银行”为土地所有者和希望购买、租赁的人提供中介服务。已有约有400个区划登记,但截至目前成交的不到20件。

       

  陆前高田市提出了向购买土地建设住宅的人赠送商品券的扶持政策(可抵用土地和房屋固定资产税),但早在地震发生之前,这里人口就已减少近20%,“很难有新的住户前来”(陆前高田市)。

     

  负责运营“土地利活用银行”的城市建设公司“陆前高田Honmaru”还开始着眼于向其他地区发布相关信息。最近也有一些20~30多岁的人过来洽谈。东日本大地震后回到家乡的该公司员工菅野英俊(30岁)表示,“闲置土地要怎么用呢?希望以我们年轻一代的力量构建一个未来城市”。

    

  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9年时间。硬件虽然已经基本准备完毕,但生活和经营会恢复到何种程度?通过公开的数据和地方政府调研,我们看到了灾区当前的现状。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