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咽拭子检测1天1500例,封堵极限临近

2020/02/06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世界各国蔓延的背景下,日本力争封锁疫情的对策迎来成功与否的关键时期。在流行初期阶段,能否在边境口岸和医疗机构尽早发现感染者至关重要。日本扩大了检查网络,强化应对措施,不过在病毒检测件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体制的极限也开始显露出来。

 

       在日本观光后于香港从“钻石公主号”游轮下船的乘客21日被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该游轮抵达横滨的3日起,日本厚生劳动省的35名检疫官登船,对约3700名乘客和乘务人员全部实施了测量体温和确认身体状况的检疫。

 

在游轮内实施作业的相关人员(4日,照片由乘客提供)

 

       对于出现发热等症状的120人以及153名密切接触者实施了根据病毒基因信息进行的“PCR”检测,截至6日上午得出检测结果的102人中,20人确认感染。这20人被送往神奈川县内的医疗机构。

 

       对3700人实施检测十分困难

 

       PCR检测是从检测对象的喉部粘液等取样,在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和地方卫生研究所确认是否含有病毒基因。起初至少要半天以上才能出结果,但随着更加快速的实时PCR检测成为可能,现在出结果时间缩短至46小时。

 

       尽管如此,全日本约80个检测点整体的处理能力通常为1天约1500件。游轮的检测在横滨周边的检测点实施,可能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得出所有人的检测结果。

 

       日本对乘坐包机从武汉回国的全部日本人实施了PCR检测,但是对游轮上的约3700人实施PCR检测并非易事。今后,考虑到病毒的潜伏期,将让全部人员最长在船上停留14天左右。另一方面,计划仅对重症化风险较高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追加实施病毒检测。

 

       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等已开始着手开发能够更快判断是否感染病毒的“快速检测试剂盒”。不过,即使开发成功,正式获得国家批准通常也需要几个月。开发“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检测试剂盒的荣研化学称,当时开发耗时4个月,到获批为止总共耗时6个月。

 


 

       日本厚生劳动省计划在检测试剂盒正式获批前,仅作为行政检测用途分发给检测点,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士表示,“可能无法像流感检测试剂盒那样,城镇街道的诊所也能使用”。

 

       两难境地

 

       日本厚生劳动省逐渐扩大了PCR检测的对象。最初仅限重症患者,之后扩大至有肺炎的“中度症状患者”,23日又扩大至轻症患者。接触史的条件也从武汉市扩大至整个湖北省。厚劳省官员表示,“如果检测对象过度增加,检测会跟不上,很可能导致真正需要治疗的人被耽搁”,陷入两难的境地。

 

       日本21日起将新型肺炎列为《感染症法》上的指定感染症,发现感染者的情况下,即使本人拒绝也可以实施强制住院措施。由检疫所和保健所列出家人、同事和一同用餐者等密切接触者名单,观察其身体状况。

 

       一般传染病1名感染者的观察对象通常为23人,而新型肺炎有的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多达38人。日本国内的感染者超过40人,观察对象也持续增加。

 

       传染病专家、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评价称,“与中国的情况相比,日本的检疫和检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不过如果以无遗漏的姿态将病毒检测对象扩大至低度疑似患者,“可以看到体制面临极限”。冈部同时表示,“现在检测的目的应该是控制疫情蔓延,而不再是封锁病毒”。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