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终结二战后秩序

2020/02/01


      赤川省吾:英国在当地时间1月31日晚间11点(北京时间2月1日上午7点)退出欧盟(EU)。此前一直扩大的欧洲统合动向首次迎来逆转的历史节点。欧盟将团结剩余成员国,英国则要努力单独生存下去,但方向性并未确定。世界政治秩序也将受到影响。

 

      告别时全体合唱《友谊地久天长》。1月29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英国脱欧协议方案后,议员全体起立,合唱了这首苏格兰民谣。欧洲议会副议长卡塔琳娜·巴利(Katarina Barley)悄悄抱住眼含热泪的留欧派英国议员,小声说“这是令人非常悲伤的日子”。

 

     在欧盟中,英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2经济大国。自2月起将进入缓解脱欧巨变的“过渡期间”,因此影响不会迅速波及企业和消费者。但在2个方面,对欧洲来说构成挫折。

 

脱欧的英国(三村幸作摄)

 

      首先是欧盟扩张战略遭遇挫折。在10年时间里,欧盟遭遇债务与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离心力,新加盟的阻碍显著提高。

  

      其次是重视多样性和国际合作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损害。自家人英国举起反旗,转向了本国优先。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冷淡对待贸易谈判”,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英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发言均显示出失望。

   

      二战胜利国英国将失去在欧洲的话语权。这意味着欧洲的战后秩序将在名与实两方面终结。

     


   

      “欧洲的总指挥是法国或英国。德国不能说想当指挥”。1962年8月,西德总理阿登纳在内阁会议上这样告诫。如果翻看德国内阁会议的记录,出于对纳粹的反思、把建立国际秩序交给英法两国这一当时的基本思想浮出水面。

   

     如今时代已经改变。德国已经不再是沉默的巨人,随着英国脱欧,德国的存在感变得突出。不仅是主导欧盟。1月,召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首脑举行利比亚和平会议的也是德国政府。在没有英国的欧盟,败战国德国、曾属共产圈的东欧和中立国北欧的分量将增加。重心将从西向东转移,但很难说欧盟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已经足够。

   

      如果在安全保障方面寻求建立“欧洲军队”,中立国将态度消极,而在财政政策的统一方面,厉行节约的德国等欧洲北部国家与纪律松弛的意大利等欧洲南部国家将反目。“欧盟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美俄”。虽然都有这种意识,但各国想法各不相同。

   

     英国在欧盟内是自由贸易和放宽限制的倡导者,还是容易倒向“大政府”的南欧国家的阻止者。另一方面,英国拒绝采用欧元等消极的态度被视为“统一的阻碍者”。

   

 

     “希望(除了英国之外)仅在欧元区建立议会”。喝了红葡萄酒、有些醉意的德国前财政部长朔伊布勒曾经禁不住向记者如此发牢骚。今后“因英国碍事、统一无法取得进展”这种借口将行不通,剩下的27国迈向统合的决心受到考验。

    

     另一方面,英国也感到困惑。英国在国内仍存在阶级、地区、收入这3个根深蒂固的差距,社会分裂严重。1月2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对于与欧盟决别表示喜悦称,“希望隆重地庆贺脱欧伟业”,但是能否找到出路令人怀疑。也有人认为英国将在数十年后重返欧盟。

   

     在战后秩序瓦解、世界局势也充满变数的背景下,“脱欧”和“英国”的重新定义正在临近。

   

     国家属于谁?目标是什么?是保守的白人基督教社会?还是多文化的自由主义社会?后世的历史书或将写下:本世纪20年代是因归属感而感到烦恼的时代。

     

     由于欧洲的软弱,世界的民主主义阵营变得危险。美国难以指望,中俄将填补权力真空。在二战后,欧洲花费漫长时间撕开了“铁幕”。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欧洲修复分裂的强大意志。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欧洲总局编辑委员 赤川省吾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