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例武汉新型肺炎患者确诊过程

2020/01/17


  日本国内一肺炎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该患者在武汉市期间发烧,随后混过检疫的检查,回到日本后被确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过程长达9天时间。该患者目前已经康复,虽然中国的感染扩大情况也已停止,但如何应对跨国传染病这一课题再次浮出水面。

 

   

  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被确认感染的是一位现住在神奈川县的三十多岁中国籍男性。该男性在武汉市滞留期间从1月3日开始发烧,6日返回日本。检疫站虽然一直测量入境者的体温,但该男性服用退烧药后通过了检测。

      

  该男性6日到诊所就诊,自称曾去过武汉,诊断结束后回到家中。9日发高烧至39度,10日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发现肺炎有加重的征兆,因此住院。医院14日向保健所报告了病情,15日晚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遗传基因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呈新型病毒阳性。

    

  日本2019年4月启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疑似症状监测”的对象仅限于需要集中治疗的重症病例等。厚生劳动省表示,“按照制度,报告的过程是合理的”,但一方面也表示,“为了能够更及时报告,将讨论是不是应该修改标准”。

 

日本成田机场检疫所张贴的武汉新型肺炎相关海报(1月16日下午,KYODO)

   

  针对此次的新型肺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要求,从15日起如果有肺炎症状,即使病情不严重也要向保健所报告。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确认首例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是在2019年12月12日。其他国家也开始检查入境人员是否曾前往过武汉,日本厚生劳动省1月7日开始在检疫所要求入境人员自行申报是否前往过武汉。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负责人解释说,“最初即便发现从武汉来的入境人员,也没有确认是否感染的方法”。其还表示,“检疫强化也有限,今后也可能会在日本国内发现患者。希望可以构建发现患者、尽早跟踪的体制”。

    

  为了防止新型传染病流行,国际上存在要求属于流行地域的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机制。2005年修订了国际规则,要求发现可能扩散到邻国的新型传染病后,24小时以内必须通告。

    

  中国当局11日确认肺炎的原因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2日向其他国家公开了遗传基因序列信息。中国2003年爆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时,因为没有及时报告受到批评。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负责人表示,“与当时相比,中方的信息公开已经显著改善”。

   

  武汉市相关部门16日晚间表示,一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男性,69岁)在15日死亡,死亡人数达到2人。截至15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例共41例,其中5人病情严重,12人已经出院。集中发现患者的海鲜市场已在1日关闭,3日以后中国没再出现新病例。

   

  因为还有疑似夫妇之间传染的情况,武汉市卫健委表示,不排除人与人传染的可能性,正在开展调查。神奈川县的男性患者虽然没去过海鲜市场,但在武汉市曾与肺炎患者一起生活过。

    

  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除了同住的家人及医务人员等密切接触者外,传染到其他人的可能性较低,指出“没必要过度恐慌”,要求民众冷静应对。

   

  熟悉传染病问题的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押谷仁指出,“SARS发生后病毒变异,很快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导致在全球蔓延”。同时指出,“不能说这次的新型病毒没有同样变异的可能性。有必要详查病原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