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巩固能源联盟共同对抗美国
2019/12/03
从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首条管道“西伯利亚力量”于12月2日投产通气。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和最大出口国俄罗斯联手在能源领域构筑战略合作关系。中俄合作还扩大到军事方面,双方将共同对抗在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存在摩擦的美国。
![]() |
中国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12月2日,reuters) |
在12月2日的投产通气仪式上,通过视频连线致辞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将能源领域的俄中战略关系在质上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出“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
相当于中国年进口量2成
新管线由俄罗斯国营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Gazprom,以下简称:俄罗斯天然气)建设。从东西伯利亚气田通往中国东北的边境地区,全长约3200公里,其中从贝加尔湖北方的气田起约2200公里于2日投产通气。预计全部投产通气将到2024年以后。届时输气能力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年进口量的2成左右。
俄罗斯天然气于2014年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以下简称:中石油)签订了为期30年的供气合同。俄罗斯的管道将在边境地区与中石油建设的输气管道连通,目前开通的管线一直延伸至吉林省,约一千公里。
预计到2023年将形成延伸至上海附近的管线网。据中国相关人士透露,供气价格和当时公布的30年总额约4000亿美元相比估计将便宜2成左右。
中国为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正加紧把发电和供暖所用燃料从对环境负荷较重的煤炭改成天然气。2018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为应对急剧增长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扩大从邻国俄罗斯的进口。
中俄近年来一直在推动能源合作的多样化。2011年投产了从俄罗斯通往中国东北地区的输油管道支线。2019年中国企业决定向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液化天然气(LNG)开发项目“Arctic 2”出资。此次投产通气的两国间首条天然气管道将进一步稳固能源同盟关系。
中俄在能源领域不断接近的背景是,双方与美国的对立都在不断加剧。
中俄还在加强军事及外交合作
中国为防备与美国的贸易战趋于长期化,确保新的能源进口对象成为课题。美国原本是中国的天然气主要进口对象国,但贸易摩擦导致进口锐减。现在依赖于从卡塔尔等国的进口,但来自俄罗斯的管道供应将成为长期稳定的气源。
俄罗斯也在向欧洲供气问题上与美国对立。从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年输气能力550亿立方米)预计将在年内完工,但美国政府也希望扩大向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显示出将给予制裁的态度。
俄罗斯在2014年合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后受到了欧美各国的经济制裁。在向欧洲出口的长期战略迟迟难以推行的情况下,俄罗斯显示出扩大向中国供应的意愿。
在打造能源同盟的同时,中俄还加强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合作。中俄两军9月在俄罗斯西南部连续第2年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提出“强军路线”的中国政府在可用于军事的技术开发方面被认为也开始考虑中俄合作。
在提出“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权趋于内向的情况下,中俄开始构筑从经济到军事的广泛合作关系。与美国民主主义相对抗的国家资本主义似乎正以中俄为核心开始抬头。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石川阳平 莫斯科、多部田俊辅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