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曾根康弘在日本政坛留下的记忆
2019/12/02
“身感归期近,时雨蝉哀鸣”——在日本政界建立一个时代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生前喜欢吟咏这句俳句。11月29日去世、享年101岁的中曾根漫长的一生中,贯穿着对政治的无尽热情和执着。
![]() |
中曾根康弘在庆祝99岁寿辰时致辞(2017年5月,东京都千代田区) |
中曾根担任日本首相以前被称为“政界的风向鸡”、“像木屑一样噼里啪啦燃烧的男人”等,社会的评价不佳。而就任首相后的中曾根通过其手腕和政绩明显改变了社会评价。
与此前的日本历届首相不同,中曾根确立了自己走向前台、发挥领导力的独特的“总统型首相”政治模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留下了很多足迹。其背后存在作为政治家的不断修炼和努力的积累。
中曾根是纯粹的政党人,但属于从旧制静冈高中—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法学部进入原内务省的精英。他抛弃精英的道路,在二战后进入政界,是因为对重建战败国日本的强烈热情和使命感。
中曾根当选议员之后被称为“青年将校”,受到关注,在吉田茂长期政权下,长期担任当时的在野党自民党议员,但凭借飒爽的姿容和口才发挥了雄辩家本色。中曾根很早就主张修宪论,创作“修宪之歌”,在全日本巡游推广。中曾根被批评为“右翼反动”等,但从不畏惧。
在自民党内中曾根属于实力派人物河野一郎的派系,在河野死后继承了河野派的大部分,组建“新政同志会”,力争掌握政权。中曾根派是属于保守支流的少数派,走向执政的道路遭遇重重困难。由于是少数派,中曾根费尽心思推进自民党内的合纵连横,一度被讽刺为“风向鸡”。在筹集资金方面遇到困难,曾由于“殖产住宅事件”(注:日本殖产住宅公司所得税逃税事件,大额资金被疑用于贿赂政界)而被国会传唤。
中曾根获得同期当选的田中角荣的支持,1982年如愿坐上首相之位。那时,中曾根的手里有一本大学笔记本,密密麻麻写着当上首相之后应该做什么、应如何采取行动等内容。
中曾根政权的主要政绩是倡导“不增税的财政重建”,与临时行政调查会会长土光敏夫齐心协力推动了行政改革。成果是国铁、电电公社和专卖公社这3家日本国营企业的民营化,形成今天的日本旅客铁道(JR)、NTT和JT。继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和美国里根改革之后的中曾根改革是当时新自由主义的世界性潮流的象征。
在外交方面,中曾根与美国总统里根建立“罗康(Ron Yasu)”关系,飞跃式强化了日美同盟关系。还与当时的中国总书记胡耀邦和韩国总统全斗焕建立了个人的信任关系,展开了积极的亚洲外交。中曾根在峰会上主导讨论,向世界显示出日本的存在感,这种手腕非常卓越。
中曾根担任首相期间,对靖国神社进行了正式参拜,但仅1次就决定不再参拜。这显示出中曾根特有的“君子豹变”姿态。
卸任首相之后,中曾根曾因“利库路特事件”(注:日本利库路特公司会长江副浩正向政界行贿事件)而陷入窘境,但之后迅速恢复了影响力,凭借“大勋位”显示出元老般的存在感。结束56年的议员生活之后,中曾根的热情并未减弱,称“在实现修宪之前死也难以瞑目”,燃起了执念。修宪正是中曾根的“未竟的梦想”。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前特别编辑委员 安藤俊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