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震后8年,日本摸索振兴灾区新路

2019/03/11


  到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满8年。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依然明显存在,但由于投入巨额政府预算,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重建取得一定成果。不过在沿海地区,定居人口仍在持续减少,“官方主导的复兴”迎来极限。要把增长引擎改为民间主导,各受灾地区的潜力受到考验。

  

   

  “整个东北的钢铁都在汇聚”,在位于岩手县内陆的北上市,东芝存储器的新工厂建设于2018年7月启动。当地企业面对来来往往的大型卡车感到吃惊。投资额达到1万亿日元,对东芝存储器来说是最大规模。相关企业也相继进驻,市内出租物业的租金瞬间上涨了7~10%。

    

  沿岸和内陆出现差距

     

  地震过去8年,因海啸而遭遇巨大损失的沿海地区和除此以外的内陆地区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岩手县、宫城县的部分内陆地区由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大型投资推动,势头出现加强。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沿海地区的重建脚步开始放缓。

  

   “对使用补贴感到后悔”,从事冷冻食品制造的Yamatomi公司的社长千叶雅俊如此表示。2015年,该公司斥资15亿日元引进了新工厂和加工生产线。投资额的8分之7来自国家的复兴相关补贴。不过,该公司目前的销售额与地震前相比减少一半。企业自身借入的2亿日元债务的偿还成为沉重负担。

     

  日本政府向受灾企业提供了丰厚的金融支援。除了减免债务之外,还提供占投资额4分之3或8分之7的补贴等。借助公共资金,很多受灾企业恢复经营。另一方面,由于补贴,也使得超过企业自身能力的设备投资成为可能,出现了债务成为经营负担的案例。

 


           

  宫城县的水产加工企业曾对申请补贴感到犹豫,但地方政府游说称,“只有现在才有预算”。很多企业押注经济重建,启动了设备投资。出现误判的是销售额并未复苏。

   

水产加工企业等林立的宫城县石卷市的沿海地区(3月9日)

   

  日本东北经济产业局的数据显示,在受灾企业中,销售额恢复至震前水平的仅为46%。恢复损坏的工厂设备需要较长时间,在这期间失去了很多客户。有的企业表示,“(客户)没有在恢复营业之前等我们数年时间”。

   

  岩手、宫城和福岛的地区生产总值由于重建特需增加,已恢复至震灾前的水平。但公共投资的顶峰已过,2016年度3县联袂出现负增长。

  

  在重建脚步放缓的背后,还存在以超预期速度加剧的人口减少。用2015年和震灾前的2010年相比,福岛县的减少率为5.7%,岩手县的减少率为3.8%。大幅超过日本全国平均的0.8%。此外,土地的区划整理也需要较长时间,很多居民离开了当地。

    

  招聘倍率居高不下

     

  在宫城县的沿海地区,有效招聘倍率接近2倍,居高不下,即使招聘也招不到人。当地依赖的是来自海外的技能实习生。在从事水产加工的大膳(位于宫城县盐釜市)的4分之1员工是外国人。该公司的常务董事后藤昭文表示,“如果招不到实习生,复兴将难以顺利推进”。

   

  重新启动重建引擎的关键是民间的开发能力。如何让地区形成新产业和业务模式受到考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隼鸟2号” 探测器2月在小行星上着陆。从事精密加工的TDC公司(位于宫城县利府町)的社长赤羽优子关注了那个瞬间。这是因为,回收探测器采集的物质的容器使用了该公司的研磨技术。为防止贵重的岩石在容器之中产生摩擦,该公司将容器表面磨得很光滑。这种世界级的技术得到JAXA的关注。

 


      

  到2023年度,能以原子水平分析物质结构的新一代放射光设施将在仙台市建成。作为东北产学合作的尖端研究基地,宫城县等进行了招商。希望磨练自身技术和创意的当地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断增加。

   

  日本政府把2021年定为除福岛之外地区的复兴节点。东北大学的增田聪教授指出,为迈向新的阶段,“应通过大胆的限制放宽和市场开放来推动企业创新”。为了向世界彰显源自日本东北地区的重建模式,日本政府和自治体应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古山和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