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明党在充当中日关系桥梁角色?

2018/09/07


      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9月6日在北京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进行了会谈。公明党长期以来与中方保持交流,将充分发挥这一独自特性,帮助加强中日关系。将为实现正在探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份的访华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访日营造环境。

     

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左)与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进行会谈(9月6日,北京)

   

      此次是山口那津男2009年担任公明党代表后第5次访华。过去4次都与习近平见面,但此次未能实现。在与汪洋的会谈中,山口递交了安倍委托转交给习近平主席的亲笔信,称“希望(借助亲笔信)转达安倍首相一定想实现两国首脑往来的强烈愿望”。会谈后,山口向记者表示“早晚会有机会与习近平会面”。

  

      山口随后访问天津,预定在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发表演讲。他在9月3日的政府与执政党联络会议上强调“我党与中国构筑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一直在持续展开交流”,显示出作为中日“桥梁角色”的自信。

  

      对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发挥作用

  

      对于公明党来说,与中国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对外宣传材料。在1964年建党时的活动方针中除了提出充实社会保障等,还表示承认尚未与日本建交的中国并积极恢复邦交。该党提出“和平之党”的口号,认为“需要稳定与邻国中国的外交关系”。

     

      1971年6月,公明党首次以政党的形式派遣了访华团。随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7月份宣布闪电访华,1972年2月实际进行了访问。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公明党于1972年5月和7月再次派遣访华团。公明党强调称,当时该党将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谈内容在回国后汇报给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事对同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帮助。

      

  

      在山口访华期间,9月8日正值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建议50周年。在本次访华之前,公明党机关报《公明新闻》也介绍了与中国的这段关系史。

  

      公明党的对中国外交一直能持续,是因为中方也感觉到了其中的好处。因为在中日首脑间和政府间外交不顺畅时,这可以成为另一条沟通渠道。尤其在安倍政权下,公明党的独特作用愈加明显。

  

      在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台担任首相后,山口马上就在2013年1月访华。日本由于在政权交替之前的2012年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中日关系陷入冷却。

  


      当时中方虽然对高举保守政策的安倍产生强烈的警惕心理,但还是接受了作为联合执政党的公明党代表山口的访华。这也是想通过公明党来打探安倍的态度。山口还在安全保障相关法案通过后的2015年10月访华,代替安倍寻求中方的理解。

   

      公明党希望给民众留下帮助改善中日关系的印象

     

      2018年5月李克强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再次访日。安倍9月份也将在俄罗斯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习近平进行会谈,并预定10月份访华。在举行首脑会谈之前,山口希望通过访华来深化两国交流,以此给公明党留下一个帮助改善中日关系的印象。

    

      在2017年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公明党的议席比解散前减少了6席。2019年春季还有统一地方选举、夏季有参议院选举,恢复党的势力成为课题。此次访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面向2019年的大型选举,向党的活动支持者进行宣传。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根本涼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