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逆境下的王者之路

2018/02/21


  自2017年11月9日右脚踝受伤之后,一直到2月11日的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关于羽生结弦的新闻可谓屈指可数。

  

  状态良好的话会传出康复的消息。2017年12月,“我们认为赶得上奥运会”,日本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强化部长小林芳子在解释羽生参赛理由时并未直接触及伤势情况。由于过度缺乏信息,引发了外界对于羽生的“情况或许非常糟糕”的猜测。

 

羽生结弦(中)在颁奖仪式上伸手指天(2月17日,韩国江陵,Kyodo)

 

  结果,羽生创下了时隔66年奥运两连冠的壮举,但外界的猜测也基本没错。

 

  “不了解受伤的详细状态”,在2月18日的记者会上,羽生如此表示。虽然接受了检查,但除了韧带损伤之外,扭曲的方向过于复杂,使得未能迅速找到治疗方法。“想注射止痛药物,但伤处是无法注射的部位。一直在吃止痛药,不吃就无法起跳和落地。希望获得治疗时间”。

  

  如果不是奥运会,或许羽生会不参赛。在如此状态下还能实现壮举,仅以内心强大的理由来解释,对羽生显得似乎有些不公。

  

  羽生热爱学习。从索契冬奥会周期开始,一直通过在线方式学习大学课程。尤其是人体工学、力学、运动生理学……他以兴趣学习了跟滑冰有关的科目。“还喜欢解剖学等科目。有了这些知识,在接受治疗时会更加便利”。

 

结束男子自由滑的比赛后抚摸右脚踝的羽生(山本博文摄影)

  

  羽生甚至苦笑道:“索契到如今的4年(因为伤病)非常痛苦。没想到能这样”,可见突发事件很多。最为重大的考验发生在平昌冬奥会开幕的3个月前。本以为这个赛季能早早地平安结束,结果“滑冰之神”却不愿让王者赢得太过轻松。“但是,一帆风顺的话,我是拿不到金牌的。这一点确信无疑”。


  在不能滑冰的2个月里,羽生在学习中度过。他研究过去的比赛录像,想象自己在冬奥会上表演,并如饥似渴地学习康复和治疗方法等。“光是心跳和精神控制术方面的论文就有很多。竞争心理学也很有意思”,像羽生这样热爱学习研究的现役运动员不多。通常这些都是教练和领队的事。

 

  羽生表示:“我思考很多,然后进行分析,最终与自己的感觉融为一体,在冰面上表现出来是我最大的强项。正因为如此才有爆发力”。虽然众所周知羽生的练习量较小,但是他具有卓越的天分。

 

  羽生也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运动员。面对那些以“打倒羽生”为目标的年轻运动员发起的“4周跳竞争”,羽生毫无畏惧地接受了。另一方面,羽生也表示:“有的运动员即使没有4周跳,名次也排在前列。未来4周跳将不再是绝对的取胜因素”。在2017年世界花滑锦标赛后,羽生发现了重视质量和表现力的评分倾向。可以看出羽生准确地把握了竞争对手包括精神层面的力量。

 

羽生结弦在比赛中完成了4周跳(2月17日,韩国江陵,Kyodo)

 

  在其他人看来这是充满风险的挑战,但羽生却看到了胜利的机会。因此,在结束自由滑的一瞬间,羽生没看得分就确信自己能拿到金牌。

 

  羽生表示:“我可以自信地说,当前不管在花滑技术和还是艺术表现力方面我都是最出色的”。他的下一个目标——完成4周半跳也伴随着风险,但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感觉,应该也不难实现。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原真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