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繁殖熊猫的秘诀是什么?
2018/01/26
在东京上野动物园诞生的雌性大熊猫宝宝“香香”2017年12月与公众见面,非常受欢迎。在日本国内,在和歌山县白滨町的游乐设施“冒险大世界(Adventure World)”也有很多熊猫幼崽降生。近来,随着繁殖技术的提高,曾被担忧可能灭绝的熊猫的数量正在全球范围恢复。另一方面,确保遗传的多样性和全球变暖导致的食物减少等课题令人担忧。
![]() |
上野熊猫宝宝“香香”与母亲“真真” |
“香香”是在上野动物园诞生的第5只熊猫。与公众见面则是自1988年的“悠悠”以来时隔29年的首次。“香香”的父母是2011年从中国来到日本的雄性熊猫“力力”和雌性“真真”。2只熊猫以规范野生动植物国际交易的《华盛顿公约》允许的“繁殖学术研究”名义从中国来到日本,在繁殖上已取得成功。
在日本,自1972年首次有熊猫来到日本(上野动物园)以后,一直在进行熊猫繁殖。迄今为止在日本降生的熊猫达到21只。其中Adventure World占了15只,在中国国外的饲养设施中,创造出世界第一的繁殖成绩。
![]() |
关于Adventure World实现成功繁殖的秘诀,负责熊猫饲养的远藤伦子表示,“父母很投缘,白滨町的温暖气候也很适合”。现在,Adventure World饲养的永明(雄性)和良滨(雌性)已经生育了8只幼崽。或许可以说像人类一样,对于生育熊猫幼崽来说,父母亲投缘非常重要。
尤其是永明,在2016年9月第8只幼崽“结滨”出生时它已经24岁,成为世界最高龄的熊猫父亲。熊猫年龄换算成人类年龄时应乘以3,也就是说,永明已超过了人类的70岁。
熊猫的人工繁殖全面启动是在1980年。中国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携手,成立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这是因为在竹子减少、森林砍伐和捕猎等影响下,1970年代大熊猫数量一度减少至1000只。此外,栖息地也被分割,出现了灭绝的风险。
熊猫的繁殖面临3个难题。其一是发情期短。熊猫的恋爱季节是3~5月,其中,发情时间只有2~3天。熊猫喜欢单独生活,不喜欢集体生活,因此野生熊猫进行交配的机会较少。
另一个难题是交配后不一定受孕。大熊猫的怀孕期为90~150天,熊猫幼崽较小,很难从外部用肉眼确认是否怀孕。
最难的是生产后。即使生下熊猫幼崽,要平安将其养大也很不容易。熊猫幼崽被称为“出生时很小,成长后很大”。熊猫出生时的体重仅为100~200克,1岁时体重则增长到30千克左右,约为出生时的200倍。熊猫小时候免疫力较弱,感冒也可能导致夭折。
另外,虽然大熊猫生下双胞胎的概率较高,约为50%,但是通常母亲只哺育其中一只幼崽,不哺育另外一只,所以难以促进熊猫的数量增长。
在大熊猫繁殖研究方面,已经进行了了解大熊猫生存状态、疾病治疗以及开发人工授精技术等研究。此前通过分析大熊猫的行为和荷尔蒙等,掌握了大熊猫的发情期,此外冷冻保存雄性熊猫的精子、然后移植到雌性熊猫子宫内的人工授精技术也不断进步。饲养方面,生出双胞胎的情况下,人工喂养其中一只,成活率得以提高。目前熊猫幼崽的成活率达到80~90%。
得益于繁殖技术的进步,全球的大熊猫数量在2014年增至18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将大熊猫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
今后的课题是扩大遗传多样性。由于人工繁殖,遗传上相近的大熊猫出现增加。如果近亲过度增加,存在繁殖越来越困难的风险,必须设法保留多样的遗传基因。另外,还有让熊猫妈妈与幼崽一起生活一年以上,从而让熊猫妈妈学习育儿、提高繁殖能力的举措。
目前,全球动物园等场所饲养的大熊猫数量超过300只。让大熊猫回归自然的行动也在推进。但是,受全球变暖影响,西藏高原的气温上升,有声音担忧作为大熊猫食物的竹林也将减少。虽然得益于繁殖技术的进步,大熊猫摆脱了灭绝的危机,但是现在又面临着全球变暖这一新的威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竹下敦宣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