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亚洲行在朝鲜问题上成果几何?
2017/11/13
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了与中日韩三国首脑的一系列会谈。围绕此次访问亚洲的最大课题——对朝政策,特朗普与日韩就施加“最大限度压力”达成了一致,与起着关键作用的中国也就继续施压进行了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不过,针对构建迫使朝鲜弃核的包围圈,由于各国的态度仍存在温度差,很难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 |
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闭幕式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
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特朗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美首脑会谈。特朗普表示:“除了像现在一样继续努力在和平对话的基础上对朝施压外,还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一方面,习近平则表示同意切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还介绍了以朝鲜籍客户为对象,限制银行账户交易的自主制裁。
“你应该可以为我解决这个问题”,就朝鲜问题,特朗普曾对习近平这样表示。从这点来看,此次提出的内容对特朗普来说似乎并无新意。即便如此,中美首脑还是就在促使朝鲜弃核前不放弃制裁一事上达成了一致。
特朗普此次的中日韩历访的最大目的是要构筑对朝鲜的包围圈。从结果看,美国在与各国的协同合作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进展。其中,对相关问题显示出最强硬姿态的是特朗普第一站到访的日本。他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应对朝鲜问题上确认将紧密合作,称“两国百分百站在一起”,并一致同意对朝鲜“施加最大限度压力”。同时,包括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选项在内,安倍显示出了支持的态度。
在随后访问的韩国,与寻求和朝鲜进行对话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就“施加最大限度压力”达成了一致。虽然文在寅认为不应在不经韩国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军事行动,对美国显示出一定的警惕。但日美的紧密团结对韩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加之特朗普对文在寅对话路线显示出的顾及,从结果来看还是将韩国挽留在了自己阵营。
![]() |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迎来了此次亚洲行的最关键一站——中国。不过,在9日的中美首脑会谈中,对于朝鲜问题两国还是显示出了差异。习近平对于一系列的制裁解释称,制裁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很难马上期待取得成果。一方面,特朗普则表示,“时间已经不多,必须赶快采取行动”,敦促采取更严厉的应对。可以看出,双方在认识上仍存在鸿沟。
“(中美针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上差异不大。当然,我们有我们自身的战略和时机判断”,在中美首脑会谈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不得不承认双方存在态度上的差异。
虽然对朝鲜进行核实验、发射弹道导弹等挑衅行为表示不悦,但中国的真实想法是不想将朝鲜逼上绝路。9月的联合国决议中,对于日美强烈要求的包括原油在内全面禁止向朝鲜出口石油,中国到最后也没有点头同意。习近平在会谈后的共同记者会上强调:“(中美)双方将致力于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半岛核问题,并愿同有关各方共同探讨实现半岛和东北亚长治久安的途径”,与将重心放在施压上的特朗普的主张划清了界限。
以经济制裁为核心的“最大限度的施压”方面,如果得不到占朝鲜贸易90%的中国的配合的话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越是等待危险就越大,选项也会越来越有限”,特朗普8日在韩国国会的演讲中透露出这样的危机感。
9日结束会谈后,两位首脑在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上露面。尽管双方签下了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商业订单,但特朗普始终板着脸。在习近平演讲时,特朗普还一度出现抱胳膊、凝视对方的动作。由此似乎似乎可以让人联想到在之前会谈中双方展开的激烈交锋。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永泽毅、永井央纪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