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朝鲜核与导弹的威胁
2017/09/06
朝鲜核、导弹威胁的逐步升级。自2016年以后,朝鲜强行实施3次核试验,还反复发射了各种射程的导弹。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开始宣称,有能力在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上安装核弹头。
![]() |
朝鲜劳动党新闻7月29日刊登的“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图片(kyodo) |
不断进步的核技术,对中国也构成“威胁”
核开发的速度非常迅速。已故金正日总书记时代实施的核试验只有2006和2009年的2次,但进入金正恩时代后,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同年9月进行,间隔时间缩短,此次(9月3日)与上次相隔不到1年。每次进行试验,爆炸的规模都在加大,种类也日趋多样化。除了初期的钚型之外,还有铀型、利用核聚变反应提高威力的“助爆型”,此次则有可能是以原子弹用于起爆的氢弹型。日本政府估算称,核试验引发的地震的规模为里氏6.1级,达到相当于上次约6倍的约70千吨。
![]() |
为了配备于各种导弹,实现核炸弹小型化的技术似乎也取得了进展。此次朝鲜声称“配备于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对于核技术的迅速进步,不仅是日美韩,中国也显示出强烈的警惕感。原因在于有可能诱发东亚全境的“核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了对抗朝鲜“拥核”,日本、韩国乃至台湾的核武装论将加强。如果今后继续展开大规模核试验,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代表,周边地区有可能面临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也在加强。
导弹的新型不断涌现,发射技术也在提高
朝鲜的导弹开发始于1980年代,除了短程弹道导弹“飞毛腿C、ER”之外,将日本全境纳入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芦洞”已将200枚以上用于实战部署。
与1994年以后的金正日时代相比,2011年进入金正恩体制以来,导弹的种类和发射次数都在增加。朝鲜8月下旬接连发射了3枚短程弹道导弹和1枚中程弹道导弹。
![]() |
此外,2011年底金正恩担任最高领导人以后,还加快了开发速度。2016年以后,多次进行了潜艇发射弹道导弹(SLBM)、中程弹道导弹“舞水端”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大浦洞2派生型”和洲际弹道导弹级的“火星14”等各种射程的发射试验。
尤其显示出技术实力提高的是采用移动式发射台(TEL)的移动发射。在短时间内完成燃料注入的易于充填的固体式燃料、以及防止发射台损伤的“冷发射(cold-launch)”式取得了成功。此外,以超高度发射的“高飞轨道(Lofted Trajectory)”技术也取得了进展
![]() |
英国智囊组织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导弹专家发布分析称,朝鲜有可能在黑市获得了在乌克兰生产的前苏联液体燃料式发动机的改良型,进而使导弹发射技术飞跃式提高。由此可见,在朝鲜的发射技术在短时间内如此突飞猛进的背后,存在这种来自前苏联的“支援”。
日本要通过人造卫星捕捉发射的迹象,借助宙斯盾舰的海基型拦截导弹(SM3)和地对空拦截导弹“爱国者-3型”(PAC3)等加以拦截,阻碍正在提高。
一直加强制裁的安理会
国际社会为对抗朝鲜接连不断的挑衅,一直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加强制裁。尤其是8月5日通过的“2371号决议”为切断核试验和导弹开发的资金来源,针对占朝鲜出口近4成的煤炭和钢铁出口,将制裁措施从“附加限制”加强为“全面禁止”,海产品也纳入了出口禁止名单。此外,还禁止接收朝鲜新派出的劳工以及设立新合资企业等。韩国政府估算称,“能切断约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不过,为赢得对制裁持消极态度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的赞成,并未达到完全封锁的地步,仍留下了“漏洞”。那就是打击朝鲜经济的作用突出的原油供给停止以及朝鲜强烈反对的将金正恩纳入制裁对象。朝鲜在制裁决议通过后的8月29日,发射了飞过日本上空的弹道导弹。日美韩等已在考虑石油禁运牌、将金正恩纳入制裁对象,推动安理会制裁进一步强化。
![]() |
对制裁消极的中国和俄罗斯
要提高对朝鲜制裁的实际效果,不可缺少与朝鲜相邻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罗斯的严格履行。中国被认为每年供应约50万吨成为朝鲜经济救命稻草的原油,朝鲜还在增加从俄罗斯采购。
在朝鲜的贸易总额中,对中国贸易占9成。作为合法的外汇赚取手段,朝鲜积极向海外派遣劳工,据称合计向40个国家派出近10万人,而其中多数在中俄工作。关于与朝鲜接壤的中俄,统计上无法体现的走私贸易也很活跃,难以让制裁的大网发挥作用。
![]() |
另一方面,出现了制裁产生影响的迹象。据香港环亚经济数据有限公司(CEIC)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发布的资料显示,中朝间贸易额以2013年的65亿4660万美元为顶峰,随后呈下降态势。如果中国严格履行安理会决议,有望进一步下降。
中国对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挑衅日趋充满不信任感,但担心制裁将朝鲜逼到绝境后使其失控、以及金正恩政权崩溃导致大量难民流出等事态,因此对于制裁的强化持消极态度。此外,因乌克兰问题等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的俄罗斯也希望借助对朝鲜的影响力来提高话语权。不过,朝鲜也强烈谴责支持制裁决议的中国和俄罗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中俄也仍未找到打开局面的头绪。
美国“核保护伞”失效的风险
面对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日本此前以两手准备加以应对,一是“扩张核威慑(核保护伞)”,即如果遭到攻击,根据日美同盟关系,美军展开报复,借此态势威慑朝鲜,二是部署日本自卫队的“导弹防御(MD)”系统,以拦截威慑失败后朝鲜发射的导弹。
但是,目前出现一种风险,如果朝鲜拥有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将担心这种攻击,即使日本遭到攻击,也会对报复犹豫不决(核保护伞失败)。此外,朝鲜今年5月发射的火星12号实现了日本自卫队的导弹防御无法拦截的高度和再入大气层速度。
鉴于这种情况,对于日本来说,扩大“导弹避难训练”成为当务之急,以便万一导弹打到日本本土,也能将民众的被害控制在最小限度。此外,关于在朝鲜发射之前使导弹基地失去战斗力的“敌方基地攻击能力”一事,也似乎需要解决。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