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领袖马克龙会将欧洲引向何方

2017/05/08


      全球又诞生一位非主流领导人。在5月7日法国总统选举的决胜轮投票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彰显“独立派”色彩的是马克龙。表面看起来,此次选举反映的是一直主导战后法国政治的二大政党走向没落,欧洲政治走向新局面。但实际情况稍有不同。只不过是非主流成为主流的时代迟了一圈又终于来到了法国而已。“漂流”的民意到底要将欧洲引向何方?

 

在法国总统选举中获胜的马克龙(7日,巴黎,GETTY-KYODO)

 

   当地时间7日晚间,在马克龙胜利的消息在法国媒体上出现数分钟后。虽然还未发表正式的胜利宣言,但德国迅速作出反应。德国外交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表示“这告诉我们,抑制欧洲怀疑派将成为可能”。

 

    之所以感到松口气,不仅仅是因为背离欧洲整合的勒庞遭遇失败、而重视对德关系的马克龙取得胜利。另一个原因是,德国认为,即使与二大政党保持距离的马克龙领导法国,也不会发生严重混乱。

 

      这种想法有其根据。其一德国认识到虽然欧洲已从二大政党制转向多党制、但政治仍在发挥功能。

 

    在德国,被视为“极左翼团体”的绿党1980年代吸引了对二大政党感到不满的年轻阶层。当初绿党政治手腕备受担忧,但在施罗德政权(1998~2005年)该当进入了执政党联盟,给“去核电”等德国的经济与外交政策带来了转折点。目前,在汽车巨头戴姆勒等全球企业云集的巴登-符腾堡州(baden wurttemberg)的州议会,该党成为第1大党,同时掌握州长职位。选民的评价很高,而且并未传出与财界的摩擦。

 

    虽然存在拥护民粹主义的选民,但另一方面,信奉全球化和对大胆的限制放宽表示赞同的民众也大有人在,更有人对于一直主导战后政治的全民政党感到失望,对政治缺乏关心。在欧洲的学院派的世界里,以前就有观点指出,凭借右翼和左翼这一单纯的政治对立,已经难以解读多样化的民意。

 

面对宣布马克龙取得胜利的电视报道感到喜悦的人们(7日,巴黎,浅原敬一郎摄)

 

    曾有被称为“环境论”的政治理论认为,各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出现将对政治选择产生影响。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唱,这正是任何人都能享受收入增长恩惠的高速增长成为过去、全民政党开始走向没落的时代。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德国前总统高克——最近不属于二大政党的非主流领导人相继诞生。法国政治的“地壳变动”证明了欧洲政治的流动性。

 

    不过,也无需转向悲观论。抛弃二大政党的选民很多都对倡导本国优先和排外主义的极右翼显示出排斥反应。迈向民粹主义的美国的混乱局面成为反面教材,在2016年12月的奥地利总统选举、2017年3月的荷兰议会选举、以及此次的法国总统选举中,欧洲民意都摒弃了极右翼。

 


 

    接下来将面临9月的德国议会选举,默克尔总理占据优势。民族主义政党“德国的另一个选择”有望首次参与国政,但欠缺强劲势头。

 

    此外,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有传言称大选将提前的意大利也不会出现大风浪。虽然提倡反精英的在野党“五星运动党”受到强有力支持,但意大利政界擅长使不受欢迎的第1大党远离政权的招数。例如,被称为“第一共和制”的1990年代之前的意大利政治为了阻止号称极受欢迎的共产党,出现了其他政党展开合纵连横的局面。意大利媒体的专职记者异口同声地表示“由于回到相同局面,不会发生危机”。

 

    政治风险已经大幅降低。一系列的选举热潮结束,不会导致政治混乱的事实得以彰显,或许反而将恢复维护民主主义和尊重少数派等“西欧价值观”这一自信。

 

    另一方面,陷入艰难境地的是与欧盟(EU)启动脱欧谈判的英国。德法研究所的研究员乌特尔韦德(音译)指出“马克龙为了显示欧盟的团结,将采取严厉立场”。这将成为彰显法国采取行动并非考虑本国、而是考虑欧洲整体利益的绝佳机会。因此即使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6月8日的英国大选中取得胜利,欧盟的强硬姿态也不会改变。只要拥有共同的敌人,欧洲就易于保持一致步调。

 

    归根到底,马克龙赢得胜利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与英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区域外”的外交关系。由于看到这一点,欧洲各国将在私底下接触马克龙阵营。“马克龙总统”展开外交首秀的5月下旬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及七大工业国(G7)首脑会议上的合作姿态将预示今后欧洲的走向。

 

    不过也存在陷阱。政权无法仅凭新鲜感维持下去。如果经济重建出师不利,法国将失去处理外交的余力,欧洲将重返“德国1强”局面。这样一来,法国国民有可能日趋被挫败感所困扰。

 

    摩拳擦掌等待挑战的是48岁的勒庞。戴着稳健政党的假面、等待执政党失败——从二战前开始这就是欧洲极右翼的惯用手段。在5年后的总统选举之前能否构建一个“强大的法国”?马克龙的双肩担负着欧洲的未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欧洲总局编辑委员 赤川省吾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