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不惑之年的困惑
2012/05/09
![]() |
图为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5月3日在北京会见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 |
习近平含蓄批评的是否认1937年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和正在推进“买岛”计划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人。
针对最近日本国内的一些行为,中国媒体纷纷“深度解读”,甚至有媒体认为这是日本以地方政府打头阵,中央政府在幕后掩护的日本新对华战略(中国青年报)。中国舆论对日本的怀疑正在急剧扩大。如此舆论环境必将挤压中国领导人的选择空间。
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双方认为在两国邦交正常化将迎来40周年的2012年,应加强两国首脑交往。不过,进入今年以来,根本没有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
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劉延东国务委员……,一个一个中国高层的访日计划都成了泡影。
今年秋季中国高层将进行换届。由于人事变动季节临近,不能有闪失。尤其是在薄熙来被停职后,18大人事更增加了不确定性,高层在言行上的谨慎态度变得非常突出。
一名中国共产党相关人士称:“在党内与日本扯上关系是非常严重的风险,这已经成为常识”。只要有一点对日本的妥协,就可能遭到强硬舆论的攻击。
而日本执政党民主党的一位年轻议员说:“在选区与当地选民沟通时,不能向中国展现出屈服态度”,认为如果在东海等方面向中国展现软弱姿态,在下届众议院选举中将非常不利。
在黄金周连休之后,消费税增税相关法案将进入审议阶段,根据结果日本政局的走向将出现变化,甚至有可能面临众议院解散和大选。对日本首相野田而言,消费税增税是最重要课题,在对华外交方面不具备一决胜负的余地。为实现政权稳定,野田的做法是优先发展日美关系,并以此加强牵制中国。
中国的一名高层透露:“在日本明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结束之前,中国的对日政策很难有大动作”。对中日两国政府而言,各自的“内政”都成为中日关系的阻碍。
(日经新闻 中国总局 岛田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