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油国“盟主”沙特缘何对伊朗让步
2016/12/01
![]() |
![]() |
伊朗石油部部长赞加内 | 沙特的能源部部长法利赫 |
“我们大幅减产的话意味着将遭受巨大打击”,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30日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大会召开之前表明力争实现成员国整体减产至3250万桶/日的目标。虽然并未直接点名,不过实际上在敦促伊朗同意。
在大会上,围绕9月OPEC在阿尔及利亚临时大会上达成协议的减产,各国减产多少成为焦点。1月被解除经济制裁的伊朗主张增产至制裁前的水平。沙特曾一度考虑将伊朗作为减产的例外。但是由于伊朗增产态度坚决,沙特态度变强硬,要求伊朗加入减产队伍。
![]() |
此外,作为沙特次皇太子穆罕穆德主导的改革构想“2030年愿景”关键一环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上市也近在眼前。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低迷,将对沙特阿美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造成影响。这样一来,使上市筹集到的资金流向政府主权基金,再通过投资收益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构想也可能被打乱。
伊朗似乎看出了沙特面临的困境,始终保持强硬姿态。伊朗石油部部长赞加内在大会召开之前强调“恢复因制裁而失去的市场份额,既是国家的意思也是国民的要求”。主张在伊朗遭受制裁期间实施增产并扩大市场份额的沙特才应该减产。
不过,伊朗内部也存在课题。受制裁影响油田开发和生产设备的现代化进程迟缓,增产能力有限。此外原油价格下跌不利于吸引外国的投资。有望在2017年5月的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的哈桑·鲁哈尼总统被认为正通过原油的生产调整寻找可以接受的妥协点。
可以说通过此次共识束缚住伊朗的增产野心已经可以认为是沙特的胜利。关于作为谈判最终阶段焦点的伊朗生产上限问题,双方被认为围绕几十万桶的差异展开了博弈。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久门武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