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靠山”的蔡英文为何能成为领导人

2016/05/20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成为台湾首位女总统。二战后,亚洲诞生了多位女性领导人,但与这些先驱者们不同,蔡英文与政界权威人物并不存在血缘和姻亲关系。没有“靠山”的蔡英文通过自己的实力获得了领导人地位,打开了亚洲政治的新大门。

  亚洲父权主义的价值观根深蒂固

  蔡英文的父亲在台北从事汽车修理业,家庭环境较为优越。她曾在自传中回顾其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自由之处。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蔡英文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取得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后,成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教授。

  蔡英文进入政界的起因是在李登辉时代,担任了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首席法律顾问等职务之后。在2000年的选举中,台湾发生了首次政权交替,民进党的陈水扁当选。蔡英文则担任了陆委会主任委员。虽然没有政界的“门路”,但蔡英文在民进党内开始显露头角。

  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黄长玲强调,在父权主义观念根深蒂固的亚洲,非“政治世家”出身这一点具有深远意义。除了蔡英文,二战后诞生的亚洲女性领导人全都是知名政治家的妻子、女儿或妹妹。

  1960年就任锡兰(现斯里兰卡)总理的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是世界第一个女总理。她的丈夫前总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在1959年被暗杀,班达拉奈克夫人继承了丈夫的遗志,出任总理。

  虽然期间有过中断,班达拉奈克夫人直到2000年去世,曾在近20年的时间里担任总理。她发展了丈夫的政治遗产,其女儿库马拉通加夫人在1994年担任总统,儿子阿努拉·班达拉奈克曾担任议会主席。

  菲律宾首位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进入政界的理由也相似。其丈夫贝尼格诺·阿基诺在1983年遭到暗杀,科拉松·阿基诺在1986年发动了“人民力量革命”,在当年的大选中推翻了时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的长期独裁统治。其子阿基诺三世成为了菲律宾的现任总统。

  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在1984年遇刺身亡,她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同样在2007年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中丧生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她们的父亲也曾担任国家领导人职位。

  台湾宪法的“女性配额”输送女政治家

  2015年11月,昂山素季带领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NLD)赢得大选,并将成为2016年春季成立的新政府核心人物。在长期的军政统治下,昂山素季作为民主活动家保持活跃。她的父亲昂山将军在缅甸独立之前被刺,是深受国民爱戴的“建国之父”。

  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朴正熙时代的韩国出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增长。1974年,母亲陆英修被暗杀,22岁的朴槿惠结束了在法国的留学,回到韩国。代替母亲为担任总统的父亲履行了“第一夫人”的职责。

  泰国前总理英拉继承了兄长、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政治衣钵。但是,她与兄长同样因军事政变被迫下台。


  蔡英文为何能在不依靠血缘和姻亲等“靠山”的情况下获得台湾领导人的地位呢?台湾大学副教授黄长玲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台湾宪法规定的“女性职位配额”。

  1947年施行的台湾宪法第134条规定,必须在各种选举中设定女性职位配额。据黄长玲分析,(创建国民党的)孙中山受到理想主义的强烈影响,带来了有关女性被选举权的积极思想。

在台湾大选中获胜后向支持者挥手的蔡英文(中间,1月16日,台北,泽井慎也摄)
  台湾的这条法律总是为政界输送了一定数量以上的女政治家。在2000年的选举中,吕秀莲成为了首位女性“副总统”。立法院中的女性身影也越来越明显。在本届选举中,当选的女性候选人达到43名,相当于113个席位的38%,较改选前增加了5人。

  据国际组织“各国议会联盟”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全部成员国和地区的女性议员比率平均值为22.7%。台湾超过日本的9.5%和韩国的16.3%,与亚洲最高的东帝汶的38.5%相近。

  中国大陆还没有过女性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女性委员只有刘延东和孙春兰2人。到目前为止,女性政治局委员总计只有6人。其中,江青、叶群和邓颖超3人分别是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的妻子。

  虽然即将诞生首位女总统,但台湾仍存在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地方。台北世新大学副教授陈宜倩对于女总统的诞生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同时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例,陈宜倩指出,即使有了第一个非洲裔的总统,美国的种族歧视也不会迅速消失。她认为台湾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观念也不会立刻改变。

  陈宜倩指出,蔡英文虽然没有政治上的“靠山”,但成长在经济富裕的家庭,充分接受了在政界出人头地所不可或缺的教育。我们关注的是出身在经济不富裕、又缺乏“靠山”的普通家庭女性是否也能在政界大展拳脚?

  此外,黄长玲也表示,蔡英文只不过是为女性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门能否开得更大?蔡英文的能力正在受到考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川濑宪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