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美出口额或时隔四年逆转
2012/11/06
![]() |
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日本的最大出口对象国由美国变成中国。当季度面向美国的出口额由危机前的4万多亿日元下跌至1万亿日元,另一方面,对华出口额则徘徊在3万亿日元左右,支撑着日本的外需。而进入2012年之后,面向中美两国的出口额均为2万亿日元左右,十分接近。
其原因是中国经济明显减速。中国7~9月期实际增长率降至7.4%、连续7个季度下滑。中日关系趋冷更是雪上加霜。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预测称,“本年度美国很可能时隔4年重新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
近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讨论中国是否迎来了“刘易斯拐点”。这是英国学者阿瑟·刘易斯提出的理论,意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完毕、陷入劳动力不足状态。
![]() |
更为严峻的是年轻人口的减少。在平均退休年龄为50多岁的中国,雇用以10几岁到30几岁的人群为主。据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统计,中国15~39的人口在05年达到顶峰5.6亿人后开始下滑,预计2030年将减少至4.4亿人。而在接受大量移民、弥补了年轻人口减少的美国,雇用明显过剩。
法国巴黎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分析称,中国在约2年前就迎来了刘易斯拐点,潜在增长率下跌至6~7%。同时指出“雷曼危机后的4万亿刺激政策使发现问题和出台对策的时间延后”。
日本经济产业省为了使外需不过分依赖中国,正在倡导扩大包括美国在内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FTA)。在日本汽车和工程机械厂商中,已出现了“有必要重新认识英语圈,调整出口战略”的意见。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高见浩辅、财满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