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围绕是否排除印度展开拉锯战

2019/11/06


      由中日韩等16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于11月4日结束领导人会议,放弃了在年内达成妥协。印度对削减关税持慎重态度,关于如何处理这一局面,各国出现分歧,出现了在谈判中排除印度的观点。日本反对部分国家提出的“排除印度”的协议,围绕广域经济区主导权的拉锯战逐步浮现出来。

  

      谈判各国11月4日在领导人会议后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将以2020年签署为目标继续协商的方针。但在联合声明发布后约20分钟,就出现了面临着破裂的局面。印度外交部的局长辛格(Vijay Thakur Singh)在曼谷的酒店里突然表示“已告知各国不参加本次协议”。

 

 

      针对防止进口产品急剧增加的紧急进口限制(Safeguard)措施不完备及贸易赤字扩大等问题,辛格称“存在对印度来说尚未得到解决的重要担忧”,暗示出甚至有可能退出RCEP谈判。记者们就具体意图进行了提问,但辛格并未多讲,在记者会上只露面几分钟时间就匆匆离开。

 

      RCEP一直由中日、东盟和印度等推进谈判。如果达成协议,将形成占全世界约一半人口、约三成贸易额的巨大自由贸易区。印度退出的话,人口和贸易额将分别减少约37%和约7%。

 

      印度对中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如果下调关税,中国产品进一步流入的话,很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打击,因此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印度总理莫迪还担心本国经济陷入停滞,眼下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比贸易自由化更为关切的高失业率与贫困等内政问题。

 

     印度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为保护本国产业,开始要求其他国家的家电产品和食品等在进入印度时,应使用3成以上原产于印度的零部件和材料。针对所担心的对华贸易,要求引入紧急进口限制,阻碍了谈判的最终完成。

 

      对于印度的突然态度,相关国家很难揣摩其真实意图。日本经济产业相梶山弘志在11月5日的记者会上强调“致力于包括印度在内共同签署是16个国家的共识”,并表示“尚无法确认印度退出这一事实”。日本政府内部就印度的做法也有观点认为“也许是为了促使各国让步而采取的谈判手段”(谈判人士),正在加紧进行确认。

 


   

      在这种状况下,各谈判国之间的拉锯战也变得更加激烈。部分东盟国家对印度的态度忍无可忍,在谈判中提议把“排除印度”的协议作为选项。其目的是先完成谈判,盘活区域内的贸易,尽早收获“成果”。中国也显示出排除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在“东盟+3”框架下掌握主导权的意图。

 

      对此,日本政府高官表示“包括印度在内的RCEP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日美两国作为经济和外交战略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日本希望与美国也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印度能参与,共同主导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规则制订,以牵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的中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1月4日的领导人会议上谈及印太构想的意义,强调16国协议的必要性。日本政府内部还有意见认为“如果是排除了印度的RCEP,不签也罢”。谈判框架出现动摇,RCEP面临着有可能土崩瓦解的局面。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辻隆史、马场燃 曼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