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世界贸易增长势头与中国风险

2018/03/19


  世界贸易正在恢复增长势头。2017年的贸易量同比增长4.5%,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3.0%)。贸易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率的“Slow Trade”状态时隔6年消失。不过,作为贸易增长火车头的半导体需求由于智能手机销售减速等影响,有可能进入调整局面,未来面临风险。

  

堆满货物的上海港(资料图)

   

  “对世界贸易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如此评价2月下旬发布的2017年世界贸易统计数据。贸易量增速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4.5%,创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起拉动作用的是贸易量增长8.6%的亚洲。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从上年的增长0.7%提高至4.1%,日本也从负增长转为增长3.1%,全球同时复苏趋势日趋鲜明。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经济循环研究所分析出口动向后,主要围绕“经济复苏”、“美元”、“中国增长”和“半导体”这4大变动因素进行了说明。该研究所的宫崎浩分析称,“发达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影响,但在新兴市场国家,2017年半导体因素推高了出口数量”。

 

  美国高通和苹果等没有工厂的“无厂企业”从事开发和电路设计,中国负责最终产品组装。而起连接作用的是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测试设备方面有优势的日本、提供半导体器件的韩国和台湾。

 

  日本对华出口额创新高

 

  从日本2017年的出口额来看,对中国和亚洲出口都创出历史新高。据日本内阁府分析,2012年底以后日本对亚洲出口增长的约4成来自信息相关产品,其中的超过8成是半导体制造设备。

   

 

  2018年初以后贸易保持增长势头。由德国经济研究所等发布、被视为世界贸易先行指标的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指数在1月比2017年12月增长1.9%。创出1年零2个月以来最高增速。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同时上调了贸易量预期和全球增长率。还提出了自2017年起将连续3年摆脱Slow Trade状态的预测。

   

  当然,受到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销售低迷和美国苹果iPhone X减产等影响,目前在半导体行业,出现异变的迹象正在加强。受需求减速影响,用于智能手机存储器等的NAND型闪存价格转为下跌,有观点认为高增长已迎来拐点。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的宫嶋贵之分析称,“自2014年前后起,随着物联网(IoT)和车载需求的扩大,半导体销售额增加。自2016年下半年起,与经济繁荣带来的需求扩大因素相叠加”。宫嶋表示,“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地区,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经济因素很有可能正在接近顶点”。

  

    

  一方面,索尼金融控股的渡边浩志认为,“即使智能手机周期已经见顶,但由于人工智能(AI)、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数据容量的爆炸式扩大仍可期待”。专家的分析存在分歧。

     

  自主生产构成逆风

   

  围绕雷曼危机后世界陷入Slow Trade状态的背景,日本银行分析称,“中国推进自主生产、减少进口是原因之一”。现在,中国将在“中国制造2025”的口号下,推进培育重点产业。明治安田生命的久保和贵表示,“尤其是中国将半导体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视为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已开始在政府扶持之下,推动国产化”。如果中国还在高科技产业推进自主生产,贸易面临的逆风将加强。

  

  此外,启动钢铝进口限制的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将加剧不确定性。日本大和证券的永井靖敏指出,“贸易发挥的作用是,各国专注于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提升世界经济的生产效率”。永井表示担忧称,“就算美国提高进口关税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如果发展为与中国和欧盟(EU)的贸易战,世界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平本信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