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出现复苏迹象 对华出口增长

2020/08/14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的制造业开始复苏。虽然生产水平仍然较低,但对前景的乐观论调正在扩大。支撑复苏的是对中国出口,对中国市场依赖度可能进一步提高的风险也浮出水面。

 

       “虽然市场正在复苏,但速度和规模存在差异。对今年下半年保持慎重的乐观”,德国宝马的CEO奥利弗·齐普斯(Oliver Zipse)8月5日表现出复杂的情绪。该公司2020年4~6月财报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最终亏损。

 

       慎重和乐观的并存还体现在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景气度指数上。德国制造业的指数连续3个月改善,7月为-12。与4月的-44相比明显复苏,但仍未达到危机前的水平。

 

 

       其特征在于,虽然现状评估为-34,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但前景评估提高至13,正在推高整体指数。“虽然目前较差,但早晚会改善”的预期先行局面明显,如果第2波新冠疫情等风险表面化,企业心理一下子崩溃的危险也隐隐存在。

 

       德国经济能否走向全面复苏?关键是支柱的汽车产业。8月5日发布的德国7月乘用车产量同比减少6%,较4月(减少97%)显著复苏。不过,作为支撑的乘用车出口7月减少15%,欠缺强劲势头。“新车销售正在恢复,但7~9月仍将低于上年”(德国戴姆勒),这种悲观看法较多。

 

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工厂(4月,reuters)

 

       只要汽车行业没有复苏,材料等行业的复苏也就存在极限。欧洲最大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BASF)的CEO马丁·布鲁德米勒(Martin Brudermüller)慎重地表示,“不认为7~9月的营业利润会比4~6月大幅改善”。

 

       尽管如此企业仍未丧失对前景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中国出口正在复苏。在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当中,出口占47%,明显高于日本的18.5%。对德国这样的出口大国来说,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最先摆脱经济谷底可以说是积极迹象。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的出口比上月高14.9%,但同比减少9.4%。按国家和地区来看,德国对欧元区出口同比减少11%,降至361亿欧元,对美国出口减少20.7%,为73亿欧元,而对英国出口减少15.7%,为50亿欧元,均明显下滑。

 

       另一方面,对中国出口增长15.4%,增至83亿欧元。宝马在中国的新车销量4~6月同比增加17%。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约阿希姆·朗(Joachim Lang)分析称,“中国贸易的稳定将推动国际贸易整体的复苏,正在推高德国企业的收益”。

 

       欧盟力争借助7500亿欧元规模的欧洲复兴基金,实现欧元区经济的自主复苏,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而在美国,第2波疫情扩大,经济的全面复苏依然遥远。

 

       中美对立加剧、经济脱钩的情况在德国也被谈论。不过,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况,德国面临着难以轻易与中国拉开距离的现实。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石川润 柏林,深尾幸生 法兰克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