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李光耀的新加坡迷失方向?
2016/03/24
![]() |
街角贴满了纪念李光耀逝世一周年活动的公告 |
李光耀推行的路线被作为伟大的遗产而保留。其代表性例子就是通过与国外市场联系起来巧妙获得利益的外交战略。其生前播下的种子在其逝世后结出了两个成果。
首先是2015年10月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达成大致协议。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达到全球40%的贸易自由化的母体正是新加坡在新西兰等4国启动的经济合作。今后全球将继续追随李光耀的脚步。
另一个成果是2015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谈。外交相关人士表示“(这一会谈)无法想象在其他国家举行”。这也是与两岸保持紧密关系的李光耀留下的遗产。
李光耀为全球的经济合作和对立化解提供帮助的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如果全球贸易繁荣,位于亚洲要冲的新加坡也将受益。为了弥补人才和资源的短缺,李光耀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将新加坡培育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
不过,新加坡依赖海外的增长战略目前迎来了拐点。2015年的实际增长率下滑至2%。出口尤为低迷。作为指标的非石油制品出口额从2015年11月开始连续3个月低于上年同期,2016年1月跌幅更是扩大至10%左右。
![]() |
“世界与50年前新加坡建国时不一样了”,李光耀的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在2016年的新年讲话中如此强调。人口仅仅500多万的城市型国家无法选择“内需主导型”增长路线。在全球陷入低增长的现在,建国之父主导的战略迎来了逆风。
国民的意见也开始出现分歧。一位60多岁的男性公司职员表示“相信国父留下的基础,只要静待全球经济复苏就好了”。另一方面,一位从事不动产行业的20多岁的男性则不满地表示“经济对策力度不够”。
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AP)在2015年9月的大选中获得了70%的选票,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一改近年来的颓势。这是在全球经济变天的背景下,选民追求“稳定”的结果。但是将富裕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的年轻人能够多大程度接受低增长时代呢?执政党的支持情况并不像得票率所体现的那样稳固。
现年64岁的李显龙曾表示“不打算70岁之后继续担任总理”,但是继任者仍未确定。如何提出新的增长战略,并让下一代很好地继承——在李光耀逝世后的1年里,新加坡面临的难题开始浮现。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新加坡 吉田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