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让物价上升2%有些难
2012/12/21
![]() |
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方明在记者会上进行说明 |
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方明在会见记者时表示,“即使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的物价(上升率)也没有超过2%”。日本最后一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长期超过2%是在1990年代初。当时的潜在增长率为2~4%,日元行情为1美元兑换140~120日元,长期利率在4~6%以上,经济及金融市场的环境与目前的差距很大。
从那以后,如果除去引进消费税时等暂时性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没有超过2%。人口老龄化现象迅速发展,潜在增长率降低,这些都是背后的原因。
立刻使物价上升率达到2%的“特效药”无处可寻。日本银行为了提高物价而实行的宽松政策主要是购买长期国债及股票等风险资产,使资金更容易流向企业及个人。这是一种通过激活经济活动来促使物价上升的办法。
但是,如果持续增加购买国债的话,则会被市场理解成由日本银行承担政府借款的“财政融资”,出现国债价格因此而暴跌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大量持有股票等风险资产,日本银行会出现亏损,需要用税金来弥补亏空。无论哪项政策,如果运用过度,都会伴有副作用。
即便通过金融政策强行提升物价,如果因工资上升等原因使得实体经济无法恢复活力的话,居民的消费意愿便变得低迷,从而出现相反效果。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山本康雄指出:“如果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方面没有2%的增长能力,那么2%的物价上升就与之不匹配”。
日本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低于1%,经济增长潜力不足不可否认。日本央行白川总裁指出,作为物价上升到1%以上的条件,政府要采取措施增强经济增长能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