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下滑导致纤维材料国际价格下降
2013/10/17
![]() |
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中国,需求呈现增长乏力态势。往年的这个时期,用于明年春季服装的纺织品采购通常会出现增加,但一家日本商社称今年的“棉线和棉花的销售势头不如往年”。
这是因为作为中国服装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的需求增长缓慢。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统计显示,今年1~7月,中国对欧洲纺织产品的出口额为272亿美元。虽然相比出现大幅下滑的去年有所回升,但与两年前相比则减少了15%。另一方面,中国合成纤维生产则以每年超过7%的速度增长,这导致了供过于求。
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在作为冬季服装原材料的丙烯纤维上也非常突出。虽然今年冬季的需求期已经过去,三菱丽阳表示,“由于流行趋势变化等原因,主力产品毛衣的需求未见明显增长”。
![]() |
广东省内的一家制衣工厂 |
聚酯的原料也在降价。作为主要原料的高纯度对苯二甲酸的亚洲现货价格为每吨1040美元,与创出近期最高点的8月上旬相比降低了6%以上。此外,作为次要原料的乙二醇也下降了约4%。这是因为原油价格涨势在9月以后告一段落,同时“受货币贬值影响,印度的合成纤维原料进口出现放缓”(商社)。
在棉花主产地美国,棉花收割已经全面展开。但由于美国政府机构关闭造成的影响,用作采购参考的出口订单额和供求报告等数据的发布均被推迟,日企东洋棉花表示“采购变得更加困难”。
国际价格降幅很小,因此目前对日本纺织品行情造成的影响仍然有限。不过,日本国产产品受日元贬值影响曾进行提价,因此一家日本合成纤维厂商认为,“如果国际价格进一步降低,日本国产产品的高价感将加剧,因此降价压力将加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