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有不确定性,明年铜供应将大幅过剩?

2023/11/02


      铜的期货行情已出现调整迹象。在作为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的月底收盘价连续3个月下跌。其背景是,押注未来去碳化相关需求增加的增产投资和因新冠疫情而停滞的冶炼厂新开工增加,预计供应将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作为最大需求方的中国经济的前景也成为风险因素。由于预计会出现供过于求,投机资金的流出已经开始。

 

       伦敦交易所的铜3个月期货1031日收盘价跌至每吨8110.5美元,与1月创出的年初以来的最高价相比下跌了15%。按月份来看,自8月开始持续下跌。用于纯电动汽车(EV)电池材料的镍下跌了43%。此外,锌价下跌31%,铅价下跌10%,均处于低位。

 

 

       日本住友商事Global Research的首席经济学家本间隆行表示,“疫情前展开投资的矿山等的供应将在明年以后涌现。海上风力发电和纯电动汽车等需求增长受到期待的领域出现放缓,眼前的需求并不强劲,供应过剩也被意识到”。

 

       造成行情下跌压力的是供过于求预期。铜生产国和消费国加入的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显示,2024年铜将出现46.7万吨的供给过剩。预计2023年出现2.7万吨的供应短缺,但之后将转为大幅度的供应过剩。

 

       其他有色金属方面,进入10月后,也相继出现了认为2024年供应过剩的预测。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预测称,镍将过剩23.9万吨,国际铅锌研究组织(ILZSG)则预测称锌将过剩36.7万吨,铅将过剩5.2万吨。这两种金属在2023年也预计出现供应过剩,但2024年的过剩量更大。

 

 

       供应之所以激增,是因为押注未来有色金属供需紧张、对矿山和冶炼厂的投资相继推进。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前提下,铜需求届时将增至2022年的1.5倍。

 

       截至2022年,印尼预计到2024年前将建成以镍为主的53座冶炼厂,供应量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作为有色金属的主要消费国之一,中国也在持续增强从海外进口的铜和锌的生产设备。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预测称,中国2023年的铜产量将增加2成。

 

       与此同时,因新冠疫情下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混乱而出现延迟的生产设备增强项目也重新启动。在智利,疫情导致建设时间延长的大型铜矿也已启动生产。

 


       另一方面,从当前的需求来看,前景出现了不确定性。在铜和锌领域占世界消费5060%的中国,1031日发布的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上个月恶化,跌破了50的荣枯线。

 

中国的炼铜厂(REUTERS)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长期疲软,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1%。面向建筑材料的有色金属需求持续低迷。1031日公布202379月财报的美国卡特彼勒的业绩超过市场预期,但受到中国需求低迷等影响,股价比前一天下跌了7%

 

       丸红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李雪连认为,“电力设备投资增加,当前的铜需求正在意外增长,但前景不容乐观”。

   

       押注供过于求的投机者正在减少多头持仓。观察伦敦交易所的投机资金的持仓(未结算余额),铜截至9月中旬净买进约1.2万手,在1027日出现约1.3万手的净卖出。锌的净买入规模自9月底以来减少4成,铅的净买入量自9月中旬以来减少9成。

 

       瑞穗银行的调查员江口侑希表示,“虽然存在因美欧停止加息等带来的经济复苏、2024年以后需求不断恢复的预期,但很难预测能否消除供给过剩”。根据世界经济的前景,有色金属供需有可能进一步过剩,目前的疲软行情或将持续下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荒川信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