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的国际价格暴涨至12年来最高
2023/10/09
作为核能发电燃料的铀的国际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已经比2022年底上涨5成,创下约12年来的新高。背景是以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为契机,能源安全意识提高,在各国出现了重新审视核电的动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因价格低迷而导致矿山开发停滞,这一因素也使得价格上涨加剧。
![]() |
美国调查公司UxC的数据显示,10月2日铀精矿的现货价格为每磅72.75美元。超过2022年4月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后创下的最高点(63.75美元/磅),也是3·11东日本大地震前的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
推动铀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对核电需求扩大的预期。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核电的发电能力到2040年将达到目前的1.8倍,铀需求将增至目前的2倍。
据日本原子力产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全世界可运转核电机组431台,正在建设中的为72台,计划中的也有86台。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计划最为突出。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3台,在建为24台,计划中的超过23台。印度的在运核电机组也达到22台,在建为11台,计划为12台。土耳其和埃及等此前没有核电的国家也开始出现新建核电站的动向。
![]() |
核电需求拉动铀价上涨(Reuters) |
在发达国家当中,英国和瑞典也出现新建核电站的动向等,以欧美为中心正积极讨论新建或延长运转期限等。随着加速脱碳,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核电。已经40年没有投入新核电项目的芬兰也在4月启动了欧洲最大规模的核电站。美国也时隔30年再次启动新的核电机组。
日本也在今年5月通过了能源相关法律修订案《GX(绿色转型)脱碳电源法》。法律明确提出为兼顾温室气体减排和稳定电力供应而有效利用核电,改变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一直采取的抑制核电政策。
国际铀价此前一直随着各国的核电政策而起浮不定。2000年代美国布什政府时期推动核电再评估,各国陆续推出新建计划。在被称为“核电复兴”的盛况下,铀价一直徘徊在高位。2007年上涨到136美元,为198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不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推进核电站的势头在全世界一下子萎缩。铀价走低,一直徘徊在20~40美元左右。
此次的价格高涨也主要源于铀的供应担忧。由于铀矿山开发企业因价格低迷而调整开发计划,没有迅速增加供应量的余力。加拿大大型铀矿企业卡梅科 (Cameco)2018年在加拿大国内的主要矿山停止了生产活动。虽然2022年11月重启生产,但仍存在人才短缺及供应链的课题,下调了2023年主要矿山的产量预测。
日本大型商社的负责人认为:“供应商的供应余力有限,而全世界充分利用核电站的潮流持续。今后价格也会逐渐上涨”。由于铀价高涨,从事矿山开发的企业的业绩和股价也保持良好。卡梅科的股价处于约16年以来的高位。全球巨头、哈萨克斯坦国有企业Kazatomprom的股价也在伦敦市场比年初上涨了约4成。
![]() |
核能发电燃料的供应链也面临很大的地缘政治学风险。铀产量排在世界第一的哈萨克斯坦通过铁路将生产的铀运往俄罗斯的港口进行出口。虽在开拓不依赖俄罗斯的新运输途径,但仍存在运输延迟和俄罗斯切断运输网的担忧。
业内普遍认为,占世界产量4%份额的西非的尼日尔发生政变,将导致供应停滞。法国是尼日尔的旧宗主国,对核电的依赖度也很高。尼日尔与法国联系紧密,向欧盟(EU)出口较多。
要想将铀作为核能发电燃料使用,需要加工成浓缩铀。俄罗斯的浓缩铀产能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5成。美国等也开始讨论禁止进口俄罗斯产的浓缩铀。
不过,铀价格暴涨对电价的影响有限。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截至2020年,在发电成本中燃料费的占比方面,核电为15%左右。与占5~6成的液化天然气(LNG)火力发电和石油火力发电相比,燃料费的占比较低。
日本的“海外电力调查协会”高级研究员锅岛正人表示:“在核燃料成本中,浓缩及加工前的铀精矿的占比为3成左右,因此即使铀精矿价格高涨,对电费的冲击也不是很大”。反而,环保和废堆费用作为维持核电站的成本将增加。
随着铀价高涨,一度停滞的矿山开发是否会重新加速?如果包括地缘政治学问题在内,供应方面的课题不解决,将成为各国推进的核电站计划的瓶颈。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荒川信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