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方向未定,石油投资放缓 市场不稳

2023/03/06


      全球能源的去碳化趋势是否加速?还是维持化石燃料属于主角的时代?目前仍看不清。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石油大型企业没有大幅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问题在于如果未来是以化石燃料为中心,按照目前的开发规模,将出现供应短缺,价格高企或将长期持续。有可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贫困阶层造成严重影响。

 

      “3年前和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石油巨头之一英国石油(BP)2月7日宣布,调整削减石油天然气产量的计划,将截至2030年的生产速度从作为当初目标的比2019年减少40%上调为减少25%。受能源危机影响,目前化石燃料的需求正在增加。投资者认为已成为现实的经营战略,发布消息后的BP的股价较前一日上涨8%。

 

 

      但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伯纳德·鲁尼(Bernard Looney)也没有忘记“上保险”,表示“在维持对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的同时,还将增加低碳领域的投资。将维持能源安全保障和适当的资源价格”。

 

      今后去碳化取得进展?还是化石燃料继续成为主角?截至目前,专家仍莫衷一是。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显示,根据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实现的愿景,截至2030年的石油需求将比2021年减少20%。另一方面,如果是世界各国维持目前的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政策的现行政策路线,截至2030年的石油需求将比2021年增加8%。

 

 

      由于愿景不同,各能源开发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明显改变。如果净零排放的愿景得以实现,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减少,油田等的资产价值将随之下降。虽然因目前的需求增加而转向增产,但由于中长期的不确定性,并未启动大规模的增产。

 

      此前各能源企业随着原油价格上涨,一直相应地增加开发投资。现在投资并未像原油价格涨幅那样增加。

 

      2022年原油平均价格与2020年相比涨至2.4倍。日本能源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的调查官鑓田真崇分析了包括5家石油大型企业在内的总计102家能源开发企业的油田和天然气田开发投资(上游投资)动向,2022年的投资额合计约为1900亿美元,仅比2020年增长32%。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今村卓指出,“虽然经历乌克兰危机,但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环境并未改变。30年等开发周期漫长的油田和天然气田的计划受到成为(丧失经济价值的)搁浅资产的隐忧影响,资金难以流入”。

 


    

      问题在于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未来到来时。如果IEA的“现行政策路线”成为现实、石油需求增加,满足需求增加所需的上游投资额按截至2030年的年均来看需要约4700亿美元,被认为比近年的投资额高出5成。如果达不到这一投资水平,供应将短缺,价格高企或长期持续。按照这一预测,到2050年的原油价格将为每桶95美元,涨至比现在高出2成的水平。

 

      2022年的能源涨价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很多发达国家为遏制通货膨胀而迅速提高基准利率,作为副作用,经济恶化隐忧加强。不过,最明显受影响的或许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贫困阶层。

 

 

      IEA推测称,由于2022年的能源涨价,新兴市场国家有1亿7500万人陷入无力支付电力和天然气开销的“能源贫困”。与富裕阶层相比,贫困阶层的能耗较少,但照明和取暖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更高。不得不依赖煤炭和薪柴等更为廉价、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多的燃料来替代电力和天然气。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专务理事小山坚表示,“从这次的能源危机可以看出,越是低收入国家的人民,价格上涨的痛苦越突出”。

 

资料图(Reuters)

 

      对于受到能源贫困困扰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为了摆脱能源对俄罗斯的依赖,从全世界以高价采购石油和天然气,同时由于对去碳化的顾及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投资,结果带来高价。发达国家的这种行为显得充满伪善。如果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满加剧,为追求低价能源而倒向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将加深世界的分裂。

 

      只要将来的能源的方向性仍未确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分歧就难以弥合。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会加强。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浜美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