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寒冬”快来了?
2015/09/16
中国各钢铁企业正在进行罕见的生产调整。粗钢产量在2015年上半年为4.1亿吨,减少1.3%。为了迎接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河北省等北京近郊的钢铁企业实施大规模减产,2015年下半年很有可能徘徊在低于上一年的水平。如果全年负增长,将成为35年来首次钢材产量负增长。
但是,中国产钢材仍将流向海外。原因是国内生产调整无法弥补经济减速导致的需求下降。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如果加大减产幅度,则不得不对就业产生影响。所以今后将形成小幅减产、国内过剩钢材外流的局面。
以江苏的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的钢铁厂为例,正在生产管道用等低档钢材,通过陆路和海路运往国内外。一名员工透露,“以前每月能盈利1个亿,现在可能只剩10分之1左右了。”
各钢铁企业业绩低迷。宝钢集团旗下的上市企业宝山钢铁等大型钢铁企业的上半年财报均显示销售额和利润双下降。安徽的马鞍山钢铁的出口额增加了近一半,销售亏损却进一步扩大。
宝钢集团将在9月启动广东湛江的最先进高炉。年产能最终将达1千万吨。宝钢将湛江高炉定位为汽车和家电需求巨大的“中国南部供给基地”,但距离很近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无疑将成为有潜力的出口对象。行业相关人士认为中国产钢材“与日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成本低10%左右”,如果用于实际出口,将使全球的“钢铁寒冬”雪上加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