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把服装业 “赢家”也逼上转型路

2020/06/12


       旗下拥有“ZARA”等品牌的全球最大服装企业Inditex(西班牙)610日公布了关店计划,最多将关闭1200家门店,相当于总体的16%。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就连被认为是服装业“赢家”的快消企业也不得不转变业务模式。

 

       将以“ZARA”和“Massimo Dutti”“Pull&Bear”等品牌为对象,在全球关闭小型店和商圈重叠的亏损店铺。Inditex截至20204月底的门店数量为7412家,把开设新店考虑在内,最终门店数量预计降至67006900家。是否在日本关闭门店尚未公布。

 

ZARA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门店(5月,reuters)

 

       Inditex决定在全球大量关店的导火索是新冠疫情导致业绩陷入低迷。该公司610日公布的202024月净损益为亏损4.09亿欧元(上年同期为盈利7.34亿欧元)。疫情导致门店被迫临时停业外,由于此次大量关店而计入的准备金也对损益造成了影响。

 

       全球的服装业务环境都非常严峻。在日本,瑞纳(RENOWN)已经进入到破产保护的程序。

 

       快消也不例外,H&M的销售额仅3月就同比下降了46%。美国GAP由于中止支付停业中的门店租金而被美国西蒙房地产集团起诉,要求支付6590万美元的租金。

 

       不过,一些服装企业在疫情发生以前就被指出存在课题。Inditex此前一直走店铺扩张路线而实现增长,但由于消费的变化,这种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

 

       在以往的服装业,产品一般是从缝制工厂流向服装销售企业、零售店。后来出现了像GAP这样的SPA(制造零售业)模式,通过从生产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快消服装迅速崛起。

 

       尤其是Inditex,通过从总部所在地西班牙进行空运、2天内到达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供应链,使柜台上总是摆放着时下流行的服装,取得了迅速成长。但是,服装容易受流行趋势影响,如果产生大量库存会很难消化,导致业绩恶化。

 

       近年来Inditex放慢开店速度,还严格进行店铺选址。以大量生产为前提的开店攻势也难以得到环保意识增强的年轻人的支持。再加上疫情,远离实体店的趋势出现进一步加速的局面。

 


 

       该公司把加强数字化作为课题,今后3年将投资10亿欧元。加紧进行网上与实体店的融合,比如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由附近的店铺送货上门等。据悉要将线上销售的占比由2019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25%。预定2020年内完成对所有品牌的IC标签引进工作,可大幅提升门店库存管理效率等。

 

       另一方面,日本最大服装企业迅销由于业务以新冠死亡人数较少的亚洲为中心,较早地从疫情中恢复过来。迅销的股价一度下跌,但已经逐步恢复到疫情扩大前的水平。

 

       但收益结构以实体店为中心同样也是迅销面临的课题。迅销2019财年(截至20198月)的电商销售额占整体的比例为11%。该公司的中长期方针是提高到30%。

 

       预计消费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还需要时间。从实体店向网上转移,不仅仅是为应对第2波疫情做准备,也与如何满足多样的客户需求的课题相关。此次的疫情也给服装行业的赢家带来盈利模式的考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日内瓦 细川伦太郎,栗本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