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日本的中国古董加速“回家”

2020/02/12


      曾经被从中国带到日本的古董和古书正在加速“回家”。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兴起富裕阶层收集的古董热潮,流落日本的古董因为“保存状态好、赝品也少”,受到了收藏家的好评。由于日本的古董所有者年事渐高,很多人在生前开始整理古董,一些中国买家来到日本,以收购这些进入市场的古董。

  

在古董拍卖中竞拍挂轴的中国买家(东京都文京区)

   

     “200万!”、“300万!”

 

      2019年秋季,从事古董收购和销售的本乡美术古董馆(东京文京区)举行的拍卖吸引了约400位中国人。

 

      拍卖品之一是清朝末期著名画家吴昌硕的竹画挂轴。拍卖师宣布“起拍价50万日元”后,参加者顿时来了精神,最终成交价达到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4.4万元)。

 

      在长达8小时的拍卖中,共有陶瓷器、陈设品和绘画等2000件中国古董被拍走。总成交额达4亿日元。一位通过委托中国企业等方式经常参加拍卖的中国男性(50岁)表示,日本拍卖公司出来的古董赝品较少,值得信任。

 

      本乡美术古董馆的代表染谷尚人分析称,“对于中国买家来说,日本是大量一级古董沉睡的‘宝库’。为了低价买到好东西而来到日本大量购买”。来日本买古董的买手和收藏家增多,拍卖的古董数量也在增多,从大约10年前开始一年拍卖2次。

 

      “买回热潮”还在向古书扩大。在日本有名的古书店街东京神田神保町,“山本书店”在销售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古书籍。店主山本实表示,“以研究为目的的学者和游客等顾客居多”,还有中国顾客买来做室内装饰的,“似乎已经成为了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美术品曾被视为“旧文化”而遭到毁坏。销售古董的古美术八光堂(大阪市)鉴定师浅野俊表示,“在当时和战争时期,有很多古董被去到中国的人购买并带回日本,以所有者生前整理和继承为契机,很多古董被出售”。


 

      熟悉中国古书籍情况的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准教授名和敏光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富裕阶层掀起了收藏古董和古书籍的热潮。和房地产一样,很多情况下是以投资为目的购买古书籍”。据悉,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中国人买回古董的情况越来越多。

 

      中国加强文物出境管制

 

      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非法带到日本的盗窃文物以及原本就不准带出境外的文化财产等必须返还。

 

      日本2002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签约国。该公约规定,如果在册的文化财产被非法带出境外,可以要求签约国返还。但各国签署公约之前带出境外的文化财产,以及该国不在册的文化财产不受公约保护。

 

      目前,中国对市面上购买的不属于在册文化财产的古董和美术品,也加强了出境管制。2007年出台新规定,禁止以下两种物品带出境外,(1)1911年以前生产制作的物品;(2)1949年以前生产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品。

 

      如果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