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承建“国际直线对撞机”犯愁
2020/07/20
新一代加速器“国际直线对撞机(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ILC)”被期待用于揭开宇宙之谜。围绕这一对撞机,欧美要求在日本建设的呼声正在高涨。面对在有可能推动技术主导权的尖端科学领域提高存在感的中国,欧美缺乏强有力的计划,正在加深危机感。日本政府担忧资金负担,并未明确表态,但需要做出决断的日子也迫在眉睫。
![]() |
ILC将大量产生希格斯玻色子,揭开宇宙之谜(建成预想图)(图由Rey.Hori/KEK提供) |
ILC是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工厂”(Higgs Factory)的新一代加速器,其重要作用是大量产生和详细探索成为诺贝尔奖对象的希格斯玻色子。ILC可以使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正电子以接近光的高速撞击,重现接近宇宙起源时期的状态,并产生希格斯玻色子。
“如果ILC及时实现,希望携手采取行动”,6月19日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理事会会议上获批的新欧洲粒子物理战略这样写道。另一方面,战略中并未提及欧洲自主讨论的同样的加速器“CLIC(紧凑型直线对撞机)”。
关于ILC,以日美欧为中心,全球物理学家携手制定计划,建议在日本北上山地的地下建设。不过,由于担忧被认为整体达到约8千亿日元的费用,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的政府一直对建设持慎重态度。
美国没有自主的建设计划
对于ILC的建设,美国比欧洲显示出更为积极的态度。2019年11月,在日本仙台市召开的ILC相关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院的相关人员表示,“对于日本建设作为主要粒子物理学设施的ILC,有准备对合作机构给予支援”。相关人士表示,2月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给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写信,表示强烈支持ILC计划。美国显示出包括资金在内为ILC建设提供协助的态度。这成为日本推进建设的强有力的“掩护射击”。
背景是对在基础科学领域也在迅速崛起的中国的警惕感。中国计划自主建设被称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希格斯粒子工厂。与ILC的目标相同,力争2035年前后投入运行。美国没有自主的建设计划,如果日美欧共同的ILC建设无法推进,将落后于中国。
全球物理学家之所以重视“希格斯粒子工厂”,是因为对于今后的物理学来说,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不可或缺。希格斯玻色子于2012年被发现,但以现有的加速器难以大量生产,所以并未了解其详细性质。如果弄清希格斯玻色子的详细性质,宇宙正呈现何种状态将变得清晰。
重要性不仅限于纯粹的科学研究。加速器是超导技术、极高真空技术、探测粒子的精密探测器与分析数据的IT技术等尖端技术的集合体。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因开发出世界最早的互联网而有名,超高真空技术则对于尖端半导体制造等至关重要。如果在“希格斯粒子工厂”上落后,将来有可能在广泛的尖端产业失去主导权。
守住一流国家地位的试金石
成为建设候选地的日本的政府仍未明确承建ILC的态度。如果实际启动建设,与美欧相比,有可能承担更多费用。1月日本科学技术相竹本直一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应积极展开讨论”,但并未宣布承建ILC。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等日美欧的研究机构为推进ILC的建设准备工作,力争到2021年下半年设立相关研究所。目的是作为决定建设的前阶段,展开建设资金分担等政府间磋商所需的资料准备和最终技术讨论。
ILC建设还是日本能否维持科学一流国家地位的试金石。日本是否能获得国民的理解,同意设立准备研究所?在此基础上,能否启动决定费用分担等的政府间谈判?这些或将成为当前的焦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小玉祥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