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第5条道路”在显现

2019/08/16


       在日本,用药物给癌细胞做上标记、通过放射线和光将其杀死的新型癌症疗法最早将在2020年开始使用。这种疗法有望对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者已经复发的难治癌症产生效果。在治疗所用设备和药物的研发方面,除住友重机械工业外,还包括半导体企业罗姆和电商乐天等意想不到的面孔。要想普及还需要解决成本问题,但有望在医疗界诞生一股新的潮流。

 

       把放射线和药物结合起来的方法对人体损害较小,有望产生较好疗效。在癌症治疗方面,被称为继手术、传统放疗、抗癌药物、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疗法

 

 

       在日本,一种名为BNCT(硼中子俘获疗法)的放疗法最早将在2020年开始用于治疗普通患者。硼中子俘获疗法不同于传统的放疗,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任何损伤,只需照射一次即可。这种疗法很可能可以用于和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的病灶,与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共同使用,可在治疗前预测治疗效果。

 

       治疗时,给患者服用含有硼化合物的药物,被癌细胞吸收。以此为标记,使中子与其撞击发生核反应,破坏癌细胞的DNA。每次治疗40分钟左右。正常细胞基本上不会吸收硼化合物。

 

       住友重机正在研发硼中子俘获疗法的治疗设备,瑞星化工(Stella Chemifa)的子公司STELLA PHARMA研发药物。最近已经完成了咽喉和舌头等头颈部癌症的临床试验。如果被选定为审批时间缩短至6个月的先驱审查指定制度的对象,经过向有关部门的申请,预计最早2020年能够获批。

 

南东北硼中子俘获疗法研究中心推进临床试验(福岛县郡山市)

 

       首先以头颈部的癌症患者等为对象,在临床试验中,约70%患者的病灶有所缩小。引入住友重机的设备、参加了临床试验的福岛县综合南东北医院力争2020年度开始用于治疗。

 


 

       围绕硼中子俘获疗法,日本国内目前正在建设多处设施。中子以前主要通过核反应堆来生成,而现在已经利用加速器成功制造出中子。设备实现了可以安装到医院里的小尺寸,成为这一疗法的推动因素。

 

       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重工业也紧随住友重工进行设备的研发。日立的美国子公司研发的加速器已经向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供货。

 

       当前面临着成本的问题。建设硼中子俘获疗法设施需要50~70亿日元,费用和使用质子束的癌症治疗设施相当。由罗姆出资的福岛SiC应用技研正在研发可以将上述成本降低20亿日元的技术。

 

福岛SiC正在研发的小型硼中子俘获疗法设备示意图

 

       福岛SiC计划2020年向关西的医疗机构提供设备并开始临床试验,2022~2023年投入实际应用。向产业设备供应SiC半导体的罗姆将把产品用途扩大到医疗。

 

       和抗癌药物等相比,放疗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市场呈扩大趋势。美国调查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称,到2025年,放疗相关市场将从2016年的57亿美元提高至101亿美元。

 

       由日本电商乐天会长兼社长三木谷浩史担任会长的乐天医疗正在研发名为光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法。治疗机制和对象疾病与硼中子俘获疗法相似。该疗法预定于2021年在日本国内外完成最终阶段的临床试验。如果也被选定为先驱审查指定制度的对象,并且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的话,预计将在2022~2023年左右获批。

 

       在光免疫疗法中,把会附着到癌细胞表面特定蛋白质上的抗体和遇光发生反应的分子结合起来的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药物聚集到癌细胞内,然后向其照射红色激光。遇光发生反应的分子产生变化,将癌细胞破坏。这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高级研究员小林久隆等人研发的疗法,已开始针对复发的头颈部癌症等进行临床试验。

 

       乐天医疗的前身是三木谷浩史个人出资167亿日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的美国初创企业,现在是乐天的权益法适用公司。除日本外,该公司还在美国等地推进业务化,涉足药物和治疗设备领域。

 

       硼中子俘获疗法和光免疫疗法目前仅限于接近身体表面、容易照射中子束或红光的癌症。三木谷浩史考虑扩大光免疫疗法的治疗对象范围,目标是能治疗肺癌等体内深处的癌症。如果能扩大治疗对象,将有可能成为一种固定的疗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下淳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