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才能诞生克隆猴?
2018/02/20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2只与原来个体具有相同遗传基因的“克隆猴”。距离最早的哺乳类克隆羊“多莉(Dolly)”诞生已有20多年,但灵长类动物的克隆尚属首次。该研究团队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的猴类克隆有助于医疗研究等,但也被指存在伦理问题。
![]() |
以体细胞克隆的方法首次诞生的2只食蟹猴(中国科学院提供) |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团队在实验中使用的是亲缘关系与日本猴接近的食蟹猴。2只均出生于2017年12月,分别取名为“中中”和“华华”。
实验的过程如下。首先准备猴的卵子,去掉存有DNA的“细胞核”。向该卵子注入另一只猴的细胞核。移植完细胞核的卵子能像受精卵一样发育。将卵子移入21只代理母猴的子宫内,6只怀孕,其中2只生出幼崽。
诞生的2只猴和被移植细胞核的胎儿具有相同的DNA,也就是具有相同基因。
克隆这个单词源自意为“植物小枝”的希腊语,似乎存在类似“插枝”的意义。将植物剪枝培育为一棵树的插枝也是培育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植物克隆方法。
第1只克隆动物是青蛙
在利用移植细胞核来培育克隆动物的实验上,英国剑桥大学名誉教授约翰·戈登最先取得成功。他将青蛙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卵子后,像受精卵一样诞生了蝌蚪,然后培育为青蛙。约翰·戈登与培育出iPS细胞的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一起,2012年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核具有的遗传基因相当于身体的设计图。受精卵根据设计图分裂,发育为皮肤和肌肉等身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成“体细胞”的过程中,如果基因的开关被改变,发育为皮肤还是肌肉等也将受影响,之后开关也将固定下来。
![]() |
一般认为,已完成生长的体细胞基因开关无法重置。但是约翰·戈登证明,将体细胞核注入卵子之中,就能解除基因开关,使之回到和受精卵相同的状态。这是被称为“细胞初始化”的现象。iPS细胞是在体细胞中加入多种基因、人工引发初始化而形成的。
细胞核的移植是非常细腻的工作。要进行克隆,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寻找让细胞初始化的最佳条件。此次,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向移植细胞核的卵子中加入酵素的基因和药剂,采取了促进初始化的手法。
在哺乳类的体细胞克隆方面,1997年英国发布的克隆羊“多莉”属于首次。1998年,山梨大学教授若山照彦在小鼠克隆试验中取得成功。之后,牛、猪和狗等超过20种哺乳类诞生了克隆动物,但猴子克隆一直未能实现。
研究猪克隆技术的明治大学教授长嶋比呂志表示,“猴的实验次数较少,是障碍之一”。此次的克隆猴论文显示,400多个卵子、60多只代理母猴被用于实验。此外,还需要进行庞大的预备实验,很多研究者认为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
被指伦理问题
中国科学院的团队解释称,如果将克隆和基因重组的技术结合起来,可通过猴子再现人类的疾病,可用于开发治疗药物等。但是,生命伦理专业的北海道大学教授石井哲也认为,“虽然不认为猴的实验全部都存在问题,但进行克隆的正当性很低”。这是因为在重现疾病的实验中,将给与人类接近的猴带来很多负担、痛苦和死亡。
虽然会有人联想到,如果能进行猴的克隆,克隆人类或许也将成为可能,但并非这么简单。若山指出,“即使种类相近,但最佳方法有所不同”。即使和老鼠同属于鼠类,但小白鼠的克隆技术仍未掌握。
即使能克隆人类,也只是具有相同的基因,并不会完全继承被复制之人的记忆等个性。像科幻小说一样复制完全相同的人类是不可能的。
关于克隆人的实验,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法律上是禁止的。不过,石井警告称,“有可能出现走偏的家庭观念等,例如希望通过克隆让夭折的孩子复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越川智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