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线充电社会”走向现实
2017/09/14
无线充电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日本国内正首次展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实验,该技术被认为还将用于最新款的热门手机上。同时,将太空中发出的电力传输到地球上的研究也在进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充电的“无线充电社会”或将实现。
![]() |
2017年3月,一款新型电动自行车在日本京都府南部的精华町事务所亮相。该车外观与普通自行车无异,但在前车筐里装有板状的受电装置,只要停放在专用的充电装置前即可进行无线充电。
电动自行车的无线充电通过微波进行,这种技术也被用于微波炉。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只在职员不在的夜间充电。这款电动自行车充一次电可以行驶约25公里。精华町拥有分布了众多研究所的关西文化学术研究都市(京阪奈学研都市),在实际工作中自行车必不可少。精华町的健康推进课课长森田吉弥表示,“(这款电动自行车)不用取下笨重的电池 ,很方便”。
![]() |
京都府精华町的无线充电自行车 |
2017年5月,精华町对事务所五楼的企划调整课墙上贴的温度计启动了无线送电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轻易掌握难以布线的墙壁附近的温度,便于管理空调。实验所得数据将有助于开发用于把握敬老院内老人们身体状况的传感器。
这些装置由京都大学、三菱重工业及松下电器共同开发。上述实验都是在日本国家战略特区放宽《电波法》限制后首次在日本国内进行。京都大学教授筱原真毅强调,“这是朝向普及无线充电迈出的一大步”。
无线充电也被期待应用于纯电动汽车(EV)。三菱电机通过两个线圈之间的磁场变化导电的“电磁感应方式”来开发高效无线充电装置。三菱电机表示,“这个装置可以和家中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轻松传输电力”。
英国正在推进使车辆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一边行驶一边充电的专用车道计划。把纯电动汽车与无线充电结合起来,再也不用担心车辆需要加油,由此可能会产生新的汽车企业。
![]() |
目前,无线充电率先在手机上得到了应用。采用电磁感应方式。为支持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2010年诞生了名为“Qi”的无线充电标准。Qi取意于中文的“气”。全球约240家移动设备及汽车生产商参加了提出Qi标准的WPC(无线充电联盟)。以欧美企业为中心,向市场推出了近200种采用通用充电标准的产品。
2017年2月,美国苹果也加入WPC。9月12日推出的最新款 “iPhone”被认为将具备符合Qi标准的功能。筱原教授期待地表示,“无线充电的知名度将一举提高”。
目前Qi的输电能力为15瓦特,WPC计划将其提高至60瓦特、120瓦特。如果输电能力提高,适用范围将从手机扩大至照明、电视、电脑和吸尘器。未来电线可能从家庭中消失。担任Qi规格日本代表的罗姆(ROHM)公司通信智能设备(smart device)课长铃木纪行表示,“将出现新服务,使生活变得便利”。
![]() |
采用Qi规格,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京瓷制) |
无线充电不需要插座,沾水也不会触电,因此可以放在咖啡馆的桌子上充电或是从室外的自动贩卖机获取电力。以充电功能为卖点的桌子、照明设备、手提包等上市。这些充电商品在生活中普及的话,“充电”的意识可能会渐渐消失。
全球规模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京都大学特聘教授石川容平希望实现“太空光伏发电”技术,即在太空进行光伏发电,然后把电能输送到地面。设想通过漂浮在静止轨道上的光伏面板发电,以微波的形式输送至设在海上的装置,进行蓄电后再向陆地输送。石川教授充满干劲地表示,“这样可以构建新的送电网,向全球稳定供电”。
![]() |
然而,备受期待的无线充电也面临难题。一是安全性问题。熟知电磁波对人体影响的京都大学特聘教授宫越顺二指出,“对于长期影响的研究目前还不充分”。从2017年开始,他将与筱原教授共同研究微波带来的影响。
二是使用的电波规格。有意见指出,无线充电使用的电波与使用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相干扰。日本要实普及无线充电有必要重新修订《电波法》。目前日本在这一领域已经落后欧美,国内生产商产生了危机感。
在这数十年里,伴随无线技术的进步诞生了手机,它大大改变了商业和生活方式。被称为“第2次无线技术”的无线充电若能普及,或将会催生新的经济社会。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竹下敦宣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