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研究方面取得成果
2014/08/19
![]() |
加拿大的生物安全标准四级实验室在为北海道大学进行动物实验 |
埃博拉病毒通过位于表面的蛋白质附着于细胞上造成感染。北海道大学的高田礼人教授等人发现的抗体能够附着于病毒表面,阻止其侵入细胞。向感染埃博拉病毒的6只猴子同时注射了2种抗体,其中2只没有发病,1只症状没有加重并最终活了下来。
据称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能力等很强,单用1种抗体效果较差。目前已被用于抢救感染病毒的美国医生的未获批准药物“ZMapp”使用了3种抗体。高田教授等人今后将与制药企业合作,力争使自己的发现实用化。
东京大学的河冈义裕教授等人通过基因重组除去了埃博拉病毒繁殖不可或缺的称为“VP30”的蛋白质,成功使之无毒化。利用无毒病毒制造了疫苗,注射到10只猴子身上使之具有免疫力。然后让猴子感染真正的埃博拉病毒,猴子最终生存下来。如果是1次接种,有些猴子的血液中还可以发现病毒,但之后最终恢复了健康。
为了防止病毒泄漏造成大规模传播,除非能够进行严格管理的生物安全标准四级实验室(BSL4),其他实验室无法进行埃博拉病毒等危险性很高的病原体研究。目前全球有40所以上BSL4实验室。日本国内并没有BSL4实验室,因此北海道大学、东京大学都需要通过美国和加拿大等的BSL4设施进行实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