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友化学社长:中国复苏放缓是石化市场重负

2023/08/23


       在石油化工产品市场,设备开工率长期低迷。针对需求是否有复苏迹象,日本经济新闻采访了住友化工的社长岩田圭一。

 

岩田圭一

 

       记者:截至6月,石化产品的基础原料乙烯的日本国内生产设备开工率已连续11个月低于90%这一衡量景气与否的目标值。

 

        岩田圭一:6月的开工率降至77%,创出雷曼危机后的2009年起的14年来的最低水平。石化产业属于汽车等广泛领域的上游,明显受到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开工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疲软。餐饮和旅游等服务领域在全球出现好转,但制造业总体上表现不佳。

 

        在日本国内,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增强。在美国,在工资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加息的副作用也在显现。欧洲经济比美国更加艰难。

 

        在石化市场,最大的需求国中国的经济复苏缓慢产生影响。最近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均有下滑,房地产市场也较为疲软。此外,还面临着美中对立的局面。海外的对华投资或许也在发生变化。

 

        记者:供应链的调整也在进行。

 

        岩田圭一: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采购变得困难,美中对立和乌克兰危机进一步造成打击。一直以来,企业都在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但现在越来越重视稳定性。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等是一个典型例子,在高度依赖中国的领域,预计将出现转向从日本企业采购的变化。

 

        记者:开工率的低迷在日本是否更为明显?

 

        岩田圭一:这是整个世界的趋势,日本还算好的。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的韩国的石化产业等应该比日本更加严峻。在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复苏是一个积极因素。不过,由于中国经济恢复缓慢,开工率的复苏时间也有可能从原本认为的今年下半年推迟到明年。

 

        记者:中国和印度正在加强石化设备。

 

        岩田圭一:印度经济增长迅速,其石化产业计划在2030年之前,每年在乙烯设备方面增加100万吨规模。石化产品依赖进口的中国则更加迅速,预计2022~2024年的3年里将新增1000多万吨。日本目前的产量约为500万吨,中国的产能增强达到日本产量的2倍。

 

        即使行情有所好转,中国增强的设备也会投入运行,预计供需也不会紧张。

 

        记者:如何应对去碳化?

 

        岩田圭一:为了支撑经济安全保障和日本的竞争力,未来仍需要石化产业。不过,情况应该会发生很大变化。用于制造的燃料将转变为使用环境负担小的能源的电力和氢能等,而原料将逐渐被生物质和石化产品的回收利用所取代。

 

        这将是建立碳中和型设备、关闭旧设备等的变革。单凭一家企业是做不到的。可能要以去碳化为契机,进行行业重组。正在配合面向未来50年的时间轴,充分运用现在已能使用的技术,并开发新技术。

 

        记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志田富雄

 

岩田圭一:曾从事信息电子化工等行业。日本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会长,现年65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