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药企:莫德纳总市值增长最多
2021/11/05
由于新冠疫情,新兴生物制药企业的存在感正在提高。调查在疫情中总市值增加的全球药企后发现,新兴的美国莫德纳(Moderna)排在首位。总市值增加了15万亿日元,超过了原有巨头药企的增加额。新兴企业向投资者筹集巨额资金,对特定领域集中投资,拉动了新药开发。但日本药企错过了这股潮流。
![]() |
根据QUICK FactSet的数据分析了全球制药企业。按2019年底和2021年10月28日的金额比较了总市值,按增加额的多少排出名次。
首位是实现了mRNA新冠疫苗实用化的莫德纳。总市值达到约15.9万亿日元,比2019年底增加约15.2万亿日元。虽然是2010年才成立的年轻企业,但总市值的增幅超过了第2位的礼来制药(约13.8万亿日元)等传统巨头。
莫德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和风险投资首脑等人创建的。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获得补助金,在上市之前就筹集到了巨额资金。2018年12月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总市值(按收盘价计算)按当时的汇率计算接近7000亿日元。
![]() |
莫德纳的优势也是初创企业特有的经营模式,那就是不惜亏损,向特定领域集中投资。
在疫情下的2020财年(截至2020年12月),莫德纳投入了13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超过约8亿美元的合并销售额。最终损益为亏损7亿美元。但是,在疫苗全面做出贡献的2021年1~6月转为盈利约40亿美元。借助在危机下获得的现金,莫德纳今后将在癌症治疗等领域应用相关技术。
![]() |
莫德纳的新冠疫苗(Reuters) |
排在第7位的是2008年设立的德国BioNTech。这家药企也专注于mRNA技术的研究开发。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乌古尔·萨欣指挥了新冠疫苗“光速”项目,与排名第14的美国辉瑞一起,用11个月的时间使疫苗实现实用化。
辉瑞等大型药企在综合资金实力方面超过新兴企业。辉瑞2020财年(截至2020年12月)的研发费用为94亿美元。但瑞穗证券的高级分析师都筑伸弥指出,“因追求均衡稳定增长的投资者的反对,很难向特定领域集中经营资源”。因此,在风险较高的最尖端领域,大型药企正在与新兴企业的推进合作。
从需要短期完成研发的新冠病毒相关药品来看,这种倾向尤为显著。礼来的静脉注射药以2012年成立的中国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的技术作为基础。排名第4的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正在与2012年设立的美国Atea Pharmaceuticals共同开发新冠口服药。
分析15家大型药企的研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2020年度为18.6%,比2011年度增加约4个百分点。持续增加的研发费成为经营的包袱,进一步增加变得困难。在巨头之间,日本中外制药的高级执行董事山口哲弥指出,“需要考虑与拥有最尖端技术的国内外新兴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这种认识正在扩大。
排行榜前列没有日本企业。日企在新冠疫苗和治疗药开发方面的存在感不足正在产生影响。日本的制药巨头和新兴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多,股票市场对新兴企业的估值也很低迷。
在瑞穗证券调查的日本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中,能与2019年底持续比较的45家的总市值为近2.4万亿日元,下降约5%。肽梦想(PeptiDream)正在开发采用蛋白质片段——肽(peptide)的治疗药。但预计实用化最快要等到2022年底,落后于海外企业,总市值减少了3000多亿日元。
在新冠疫情后,拥有最尖端技术的新兴企业提高估值是大概率事件。以作为新一代技术而受到关注的基因编辑为例,新兴企业相继发布了良好的临床试验结果,正在提高估值。2014年设立的美国Intellia Therapeutics的总市值在疫情下增加了1万亿日元以上。
以莫德纳的成功为契机,拥有卓越技术的新兴企业受到关注,与大型药企合作拉动新药研发的趋势有可能加速。日本生物工业协会理事长永山治指出,“在日本国内,缺少将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的初创企业,能进行鉴别的投资者也很少”。如果日本缺乏让新兴企业成长起来的机制,存在整个制药产业的影响力下降的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山田航平 满武里奈 松隈未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