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退出防卫产业的日本中小企业增加
2020/12/21
日本政府将从2021年度开始为参与防卫装备生产的企业提供支援,帮助其继续开展相关业务。采取这项举措的原因是,受经营环境恶化的影响,考虑退出防卫业务的日本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防卫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购买美国产品的情况增加,日本国内的防卫产业遭遇逆风。如果更多企业退出防卫业务,日本有可能会无法维持“保家卫国的技术”。
日本自主开发的防卫装备
9月23日,航行在硫磺岛东北方向670公里海面上的巴拿马籍货船出现了急诊病人。收到请求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从岩国基地紧急派出了救援水上飞机“US2”。从空中直接降落在货船附近的海面上,顺利开展了救助患者的工作。
![]() |
救援水上飞机“US2”(图片由统合幕僚监部提供) |
US2是日本独立开发的防卫装备,兼具飞机和船舶两种功能。巡航速度为480公里/小时,迅速飞往辽阔海域挽救了患者生命。如果使用船舶或直升机,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自1976年配备其前身“US1”以来,出动次数超过了1000次。
四面环海的日本独有的国产水上飞机由新明和工业公司生产。该公司与约1500家零件制造等合作,把诸多技术融合在一起。
要把产品交付给日本防卫省使用,需要严格保密和遵守相关规定,费时费力。防卫装备不能像民用产品那样持续接到大量订单,维持生产线是挤压收益的主要原因。
有的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体业绩出现恶化。新明和工业公司飞机业务部长田中克夫表现出了危机感,称“有好几家公司都说要从防卫产业撤退”。
最近两年,小松中止了面向陆上自卫队车辆的部分开发工作。生产火药等的大赛璐(Daicel)也决定退出防卫产业。
日本防卫省已开始采取对策。防卫装备厅目前正在调查为防卫装备提供零件等的外包企业,发现多家企业都在考虑退出防卫产业。如果拥有特殊技术的企业消失,日本国产装备的生产将会陷入停滞,可能还会对装备的修理产生影响。
日本政府根据调查结果,将从2021年度开始支援企业继续开展防卫业务。委托咨询公司为这些外包企业提供经营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办理享受税制优惠的手续和领取补贴的手续。如果企业打算退出防卫产业,将向其介绍拥有同样技术基础的企业,方便其转让业务。
日本没有国营军工厂。自卫队使用的装备只能进口或者由国内的民营企业生产。如果依赖进口的话,会受制于来源国的出口战略,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买到需要的装备。维持防卫产业一直是日本安全保障战略上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畸形
日本的防卫产业存在一个结构性课题,那就是缺少可形成核心力量的“专业防卫企业”。
在涉足防卫产业的日本企业中,称得上最大的是三菱重工。该公司还负责开发日本的下一代战斗机。即使是三菱重工,防卫相关业务也仅占到整体营业收入的1成。
![]() |
日本航空自卫队引进的美国F-35战斗机 |
观察64家防卫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对防卫业务的依存度,发现大型企业总体上依存度较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营业收入9成来自防卫业务,日本没有这样的“专业企业”。日本的大型企业即使没有防卫业务,也能通过其他业务弥补收益。
而日本的中小企业中,有些企业对防卫业务的依存度比较高。这些企业将继承必要的技术。越是经营基础脆弱的下游承包企业、越依赖防卫业务这一扭曲的产业结构浮出水面。
此外,还存在来自美国的防卫装备进口增加这一课题。利用美国向友好国家低价销售武器的“FMS(对外有偿军事援助)”机制,日本一直采购F-35战斗机和鱼鹰运输机等。在日本的整体防卫装备采购之中,进口产品的占比从2010年度的8%增加至2020年度的20%左右。
探测能力等技术水平越是先进,越不得不增加购买拥有最尖端技术的美国产品。如果日本增加进口,在国内的采购将随之减少,直接打击对防卫业务依存度高的中小企业。
即使中小企业通过业务维持政策得到保护,该如何利用相关技术呢?日本政府越来越需要从大局进行整体思考。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甲原润之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