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停产737MAX是误判后苦涩的选择

2019/12/18


  美国波音12月16日宣布,2020年1月停产发生2次坠机事故的主力机型“737MAX”。设想2019年内实现的复飞未能获得批准,无法拿出供货的时间表,因此维持生产变得困难。通过停产,波音的收支将暂时改善,但如果对供货的数千家零部件厂商产生影响,恢复生产的阻碍将随之提高。中长期的客户流失等也令人担忧。

   

  波音希望通过停产遏制财务恶化。多位分析师表示,由于维持生产无法供货的737MAX,每个季度导致约55亿美元的现金流恶化。

   

    

  从主业获得的资金减掉设备投资等之后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2019年1~9月出现20多亿美元赤字。为了确保必要的手头现金,波音最近通过发行公司债等新举措获得近200亿美元的融资。通过停产来抑制零部件采购成本,收支将暂时改善。

   

  不过,市场相关人士相继发出怀疑的意见。美银美林集团的分析师罗纳德爱帕斯坦担忧对供应链产生影响,指出“停产对于遏制财务状况恶化具有效果,但之后恢复生产将变得困难”。

   

  飞机需要数百万个零部件,供应链范围广泛,因此如果完全停止生产线运行,影响的长期化难以避免。金属零部件等一旦停止生产,将需要维护设备和试运行。波音计划维持伦顿工厂(Renton,位于华盛顿州)的雇用,但零部件厂商却不全是这种状况。如果供应商被迫裁员(暂时解雇),重新招聘工人需要较长时间。

       

  有分析师指出,“供应商的负担沉重,同时有可能导致波音的技术人员外流。任何一点都将导致恢复生产后,对空中客车的竞争力下降”。

   

  波音也充分理解停止生产线运行的风险。在12月16日的声明中针对停产表示,“这是对保持供应链健康来说混乱最少的决定”。不过在这个时机停产,是此前误判部门批准复飞的可能性导致的“苦涩选择”。

     


         

  波音4月将737MAX的生产速度下调约2成。当时认为最晚到9月获得复飞许可。但由于美国国会和欧洲等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安全审查视为问题,审查程序陷入僵局,2019年内复飞变得难以实现。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没有透露批准复飞的时间表,但在航空行业很多观点认为,“1~2月复飞很困难”。美国西南航空和美国航空公司在截至3~4月的飞行日程表中剔除了737MAX。

  

波音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工厂(Reuters)

   

  即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允许美国国内复飞,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等其他航空部门是否采取一致行动也是未知数。据称,欧洲和中国对于波音提出的737MAX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露出难色。批准复飞的时间有可能因国家不同而各不相同。

      

  737MAX的特点是与旧机型“737NG”相比,将燃效性能提高14%,延长了续航距离。在横跨大西洋的美国—欧洲航线和欧洲—非洲航线等国际航线也曾大量得到使用。国际航线的飞行除了出发和到达的国家之外,还需要获得途经国家航空部门的飞行许可。如果夹杂不允许飞行的国家和地区,对航空公司来说,航线将受到限制。

   

  虽然已停止生产,但因无法供货而存放的737MAX已达到400架,超过在停飞前已交付的飞机架数。即使获准复飞,机组成员训练等航空公司方面完善接收体制也需要较长时间。

   

  由于混乱的长期化和形象下降,波音的订单也陷入低迷。包括旧机型在内的“737”系列的新增订单在事故后仅为34架,减少约9成。与进入2019年后增加约680架订单的竞争飞机、空中客车“A320”系列形成明显差距。主力飞机的挫折有可能对波音商用飞机的整体业务造成巨大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中山修志 纽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