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型火箭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
2019/01/21
日本小型火箭“艾普斯龙(Epsilon)”4号机于1月18日成功发射。经由小型卫星的数据利用等由日本民间主导的太空商务将向前迈进。汇集固体燃料等技术的此次发射费用约为55亿日元。日本力争将发射费用压缩至30亿日元左右,但是在海外,10亿日元以下的低成本竞争十分激烈。要想使日本的航天产业步入正轨,开拓需求和削减成本成为重要课题。
![]() |
小型火箭“艾普斯龙”4号机从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18日,鹿儿岛县肝付町)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于18日上午从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鹿儿岛县肝付町)发射了艾普斯龙4号。此次首次搭载了由民营企业和大学等机构开发的7颗小型卫星。火箭在发射70分钟内将所有卫星分离,发射取得成功。
此次发射是基于2018年11月施行的日本《宇宙活动法》,获日本政府批准的火箭与卫星的首次发射。自2013年发射1号机以来,艾普斯龙已连续4次成功发射。日本大型运载火箭“H2A”连续34次成功发射,日本火箭技术的可信度不断增强。
艾普斯龙是JAXA与IHI的子公司IHI AEROSPACE(东京江东)开发的国产小型基础火箭。日本政府计划最早在2020年代上半期将火箭业务全面移交给民间,IHI就在移交对象名单之中。与 SpaceX等新兴企业快速增长的美国等国相比,日本火箭业务向民间的开放大幅滞后,不过今后将向前迈进。
JAXA通过此次发射完成了技术实证,今后的焦点将转移到扩大小型卫星的订单。
JAXA的负责人将艾普斯龙比作“旅游大巴”,日本能多大程度降低大巴的“运费”,吸引希望开展太空业务的“乘客”呢?4号机搭载了人工制造流星的企业ALE(东京港区)等机构的小型卫星。今后降低成本和提高发射频率成为课题。
![]() |
此次的发射费用约为55亿日元。火箭的部分维护作业由人工智能(AI)负责,将此前需要42天的作业时间压缩至1周左右。发射费用降至不到40亿日元已经有了眉目,力争2020年度之后压缩至30亿日元以下。
太空相关领域的调查公司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计,2018~2027年,重量在500千克以下的小型卫星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7千颗。据推算,今后10年的发射数量将与截至2017年的约60年的累计发射数量相仿。作为增长性市场,全球的开发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太空初创企业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成功发射了小型火箭。计划2020年之前发射50次,并将发射费用控制在约5亿日元。美国初创企业Rocket Lab的发射费用被认为约为5亿日元。该公司拥有自己的火箭发射场。小型火箭只有提高发射频率才合算。该公司能够在自有发射场灵活决定发射计划,在获取订单方面占据优势。
日本也诞生了立志发射小型火箭的初创企业。星际科技(北海道大树町)正在开发目标高度为100千米的迷你火箭“MOMO”。佳能电子等4家公司共同成立的SPACE ONE(东京港区)也在开发小型火箭,力争2121年形成业务化。该公司正在讨论建设自有发射场,和歌山县等地成为有力的候选地点。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的资深分析师石田真康指出,“日本火箭业务的课题是开拓顾客。要提高发射频率,必须获取民间和海外的需求”。要想使日本的太空商务步入正轨,火箭开发将迎来关键局面。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星正道、山田辽太郎、中岛沙由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