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加快回归
2012/02/03
![]() |
卡特彼勒在美国增产、以用于出口的矿山机 械(AP) |
卡特彼勒计划在美国国内新建生产小型拖拉机和油压挖掘机的工厂,目前正在进行厂址选定工作,最终结果将于近期正式确定。在该公司现有的美国工厂中,也将增加建筑机械和矿山机械的产能。到去年年底,卡特彼勒的未完工订单已经达到298亿美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该公司尤其从美国的出口形势非常良好,去年的出口额已经达到2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记录。卡特彼勒首席执行官(CEO)道格拉斯·欧博赫曼表示,“我们必须为2012年以后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新兴经济体成长做好准备”。
“现在是吸引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最佳时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月24日的国情咨文演说中作出了上述表态。他同时还表示将通过优惠税制等举措来扶持制造业重振雄风,此举的意图还在于应对外界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等问题的批评。而当前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回归美国本土的局面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GM也计划将原定51亿美元的在美投资额增加至71亿美元。包含美国克莱斯勒在内的3家汽车公司计划新增雇用2万名员工。奥巴马政府预计,包含相关产业在内,这将增加16万个就业岗位。GM等企业回归美国的最大理由是成本结构的变化。GM从2009年破产后开始分阶段压缩了劳动力成本。在破产前,包含被称为“社会保障成本”的医疗费等在内,工厂员工的时薪最高已经超过80美元,而通过与工会修改劳动合同,现在的时薪已经降低至最低19美元。预计“拿最低薪金的劳动者”已经达到1成左右,而且预计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
这些举措的效果已经在盈利结构中得到明显体现。以GM为例,在破产前一半亏损出现在北美业务中。而就在去年1~9月,净利润已经达到42亿美元。北美市场全年则创造了49亿美元的净利润,已经成为弥补欧洲和南美市场亏损的“金库”。
日德企业借助低工资和美元贬值积极投资
美国以外的企业也在积极向美国投资。丰田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了位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的新工厂,丰田的时薪低于GM,为15美元。借助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美元贬值等有利形势,该公司已经开始实施将美国转变为出口基地的构想。
丰田北美总裁稻叶良表示,“在美国,出口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我们的计划是,将美国建成丰田最大的出口基地”。虽然现在出口量仅有每年10万辆左右,但目前正在切实按计划推进,同时随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开始生效,将大力推进对韩国出口业务。
去年,时隔大约20年后重启美国生产体制的德国大众也计划不断增加生产的车型。大众汽车美国总裁乔纳森·布朗宁表示,“今后将继续在美国加大投资力度”。
汽车等生产体制的回归将吸引投资投向汽车相关产业。日本的森精机制作所已经将建设该公司首个海外工厂的地点选在了美国,并将于今年7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生产机床。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同时对日本出口形成替代。在原材料产业中,美国最大钢铁厂商美国钢铁公司则计划将与神户制钢所联合运营的俄亥俄州汽车钢板工厂的产能增加一倍。神户制钢所也计划在密歇根州建设自主开发的新型高炉。
最近约10年,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都是IT信息技术。因此,重振制造业不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站在不同于依赖IT的角度激发创新,正因为如此,美国的重振制造业受到了很高的期待。
(杉本贵司 纽约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