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铁路的真正实力(上)
2015/02/04
![]() |
日立向英国高铁出口的列车起运(1月7日) |
“追赶三巨头,跻身四强”,日立交通系统业务全球首席执行官亚利斯塔尔·多尔梅(Alistair Dormer)发出了豪言壮语。2014年日立将全球铁路工程总部迁往英国,开始以欧洲为中心开展全球业务。
日立眼中的三巨头分别是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及法国阿尔斯通。这三家公司很早就挺进全球市场,并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不过,最近三巨头的势头有所放缓。在英国高铁项目中败给日立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缩小与三巨头的差距,日立计划收购意大利大型防务及航空公司芬梅卡尼卡(Finmeccanica)旗下的铁路业务。
芬梅卡尼卡此前宣布将出售旗下大型铁路信号公司安萨尔多信号系统(Ansaldo STS)和铁路车辆制造公司安萨尔多百瑞达(Ansaldo Breda)。随后共有4家企业投标。各公司都希望获得信号业务。因价格竞争激化,车辆本身的利润率并不高。日立打算着手海外进发较晚的信号业务,进而转变为系统能力较强的铁路综合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
虽然日立曾一度被锁定为安萨尔多信号系统的收购对象,但中国大型信息基础设施公司浙大网新科技却意外地出现在最后一轮谈判中。
![]() |
2014年10月下旬,中国北车集团让日本铁路行业人士大吃一惊。在与川崎重工业和庞巴迪等的竞争中,北车宣布获得了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订单。特别是北车的中标金额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悉,金额仅为日本和欧美企业的一半,与韩国企业相比也低了好几成。
川重社长村山滋非常吃惊地表示,“从正常的市场价格来看,这一金额令人难以置信”。对于这笔订单,美国规定,在美国的生产、采购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以上,无法靠中国具有优势的量产来实现成本削减。多数观点认为,“北车此举意在获得宣传效应,即使亏本也不在乎”。
北车将于2015年与中国同行业巨头南车集团合并。合并后的销售额将达到3.7万亿日元,远远超过销售额在8000亿~1万亿日元之间的欧美三巨头,更是达到日立及川重等日本企业营业额总和的20倍。
日本铁路与车辆出口协会(JORSA)表示,“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不会改变,日本的竞争力仍然很高”。因为中国企业在主要零部件方面不得不依赖三菱电机及日立等日本厂商。
不过,国家和企业团结一致推动铁路业务的中国厂商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收购方式来获取短缺的技术。在规模上大为逊色的日本厂商绝不能再这样等闲视之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