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将中国制造向亚洲分散
2013/02/22
![]() |
中国的电子元件工厂 |
船井电机实现增长依靠的是以OEM(贴牌生产)方式供应低生产成本的电视和DVD录放机的业务模式。而生产成本的降低则是得益于中国工厂。该公司在广东拥有2家代工工厂和1家自有工厂,在华生产比例截至2011年度末高达9成。不过,自有工厂在去年发生反日游行时,出现了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事件。船井认为在中国进行集中生产的风险正在提高,因此在华生产比例将会被控制在5成以下。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调查,中国制造业普通从业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在2010年10月为328美元,在5年里上升了约4成。与菲律宾(253美元)、越南(145美元)和缅甸(53美元)等国相比,中国明显更高。
伊藤洋华堂将调整2012年度销售额约为800亿日元的自主开发服装的生产体系。在中国的代工生产比例在2012年度高达6成,2013年度将降至3成,大幅降低,同时增加在东南亚的生产。在缅甸的生产比例要从目前的15%提高至2013年度的20%以上,而印度尼西亚则要从3%增加至10%以上。此外,运营“优衣库”的迅销公司、男装厂商青山商事和AOKI等也将扩大在中国以外的商品生产。在日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将逐步把生产转移到成本比中国更低的亚洲各国。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实施的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在日本企业旗下中国当地法人的销售额中,2010年度中国国内销售额为23.2万亿日元,出口为11.5万亿日元。与雷曼危机前的2007年度相比,中国国内销售额增长27%,出口减少了22%。在内需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作为面向全球的出口基地的地位则在弱化。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月减少了20%。
相关文章: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可动摇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