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供应链在恢复,或出现调整

2021/11/11


       因新冠疫情扩大而被迫大幅减产的东南亚的供应链正加快恢复。在越南,日本古河电气工业力争在11月内达到可实现满负荷生产的态势。美国耐克的约200家合作工厂也已恢复生产。不过,企业当中也出现为防备疫情再次扩大而分散生产基地的动向,供应链也有可能出现调整。

 

       “(工厂方面)已恢复能回应客户要求的态势”,古河电工的社长小林敬一如此表示。包括拥有约8千名员工的胡志明市工厂在内,该公司在越南南部拥有3家线束工厂。

 

       由于越南出台的劳动限制等的影响,古河电工的工厂生产一度大幅下滑。但在10月以后,开工率均顺利恢复。据悉处于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可在11月内恢复此前水平生产的局面。

 

 

       东南亚强化防疫措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线束生产基地集中于越南,车载半导体的生产基地集中于马来西亚,两种产品的供应持续短缺。这成为丰田等8家日本国内乘用车企业将9月国内产量同比削减一半的原因。

  

       从日本的线束进口来源地来看,越南占到约4成(2020年)。大型厂商矢崎总业和住友电气工业的工厂正在恢复生产,或将对各家车企今后挽回生产构成支撑。

 

       在越南,7月以后,南部加强了工厂作业限制。在疫情流行地区,员工在工厂等处住宿的“工厂隔离”成为开工的条件。员工人数还需要控制在通常时的35成左右,工厂相继停产和减产。

 

越南的缝制工厂(reuters)

 

       不过,感染人数逐渐减少。8月底单日感染者曾超过17千人,但目前每天约7500人,降至高峰期的一半以下。

 

       越南政府的限制措施终于放松,据当地媒体报道,耐克近期表明越南国内的约200家合作工厂已经重启。韩国三星电子和美国英特尔进驻的胡志明市工业园区的高管也表示,“将为两家企业的工厂在11月内恢复满负荷运转而提供支援”。

 


 

       在9成以上成年人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马来西亚,生产活动也在恢复。从事半导体封装和测试等的Unisem的董事长John Chia表示,“位于(西北部城市)怡保的主力工厂处于可以说已恢复正常的状态,但由于人手短缺,开工率仅为80%”。

 

       Unisem的99%的工厂员工已完成疫苗接种,而且每周对全部员工进行检测,重视防疫措施。由于全球半导体需求增加,生产跟不上订单,该公司为了推进增产,正在四川省成都市建设第3座工厂。

 

       马来西亚受新冠感染者增加的影响,6月在全境实施了封城。Unisem的怡保工厂也在98日起的13天里按要求关闭。Unisem和瑞士半导体企业意法半导体的工厂停工成为半导体短缺的原因之一,导致了大型车企的减产。

 

       意法半导体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Jean-Marc Chery10月底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位于柔佛州麻坡的)我们的工厂经历了部分关闭和完全关闭,到9月底之前恢复了100%运转”。

 

       另一方面,受此次疫情影响,也出现分散生产基地的趋势。驻越南美国商会8月下旬对会员企业实施的调查显示,约2成企业回答称已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国外。虽然被认为其中多是暂时性措施,但企业因疫情而感受到的是在工厂住宿等政府的严格程度超预期的劳动限制。认为如果疫情再次扩大,将无法维持必要的作业,讨论向周边国家分散基地的企业或将增加。

 

       例如大型鞋类代工企业台湾宝成工业,胡志明市工厂的生产于7月中旬停止。目前开工率达到7成以上。虽然越南是宝成工业的主力基地,但该公司高管向台湾媒体暗示了接下来的投资将在印度尼西亚实施的可能性。

 

       在越南南部建有生产基地的日资机械零部件厂商的高管表示,“生产基地的转移和增加将导致成本增加,不过要以维持供应链为先”。疫情也突显出防疫对策这一新的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西智也 河内、中野贵司 新加坡、神野恭辅 东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