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区企业在亚洲市场寻求生路
2019/03/11
日本311大地震已过去8年。以制造业为中心,日本灾区企业在中国等亚洲市场寻求活路的动向出现扩大。即使设备等得以恢复,在人口持续减少的日本国内也难以增长,日本灾区企业以独有的技术和高品质为武器通过商品出口和工厂建设等举措发起攻势。跨越海外停止进口日本灾区食品和谣言受害等障碍,日本灾区的企业带着复兴的信念在世界发起挑战。
总部在仙台,以日本东北地区为中心开展运输业务的Senkon物流的会长久保田晴夫对新开展的非物流领域业务抱有很高的期待。
在大连建设蔬菜工厂
2019年春季,该公司在中国大连的水培蔬菜工厂将正式投入使用。在2018年建设的该工厂内,主要培育西红柿和叶菜。在当地以富裕层为中心,无农药蔬菜的需求提高,除了送货上门和在店铺销售外,还力争获取送礼需求。
![]() |
Senkon物流涉足蔬菜工厂业务承载着日本灾区振兴的意愿。该公司在宫城县名取市的蔬菜工厂培育出水培技术后进入中国。2015年从日本的农业法人收购了塑料大棚等设备。该法人作为日本灾区复兴农业的模范企业受到关注,但是因业绩低迷而破产。
震灾发生时,Senkon物流的仓库也因海啸受损。久保田会长表示,“虽然我们自己也是受灾企业,但是作为本地企业希望多少为本地复兴发挥一点作用”,于是继承了该法人的业务,并将业务的舞台推向了海外。
另外还有凭借在日本国内拥有很高份额的商品进入海外的灾区企业。潜水服生产商Mobby Dick(宫城县石卷市)向中国大陆、台湾和泰国等地销售橡皮潜水服和防寒性较好的干式潜水服。注重耐压、防水以及伸缩性,由匠人缝制的高品质潜水服深受国内外专业潜水员的欢迎。
海啸使该公司的仓库和直营店全部毁坏。受灾的员工和家人寄住到总部,逐渐恢复生产。在顾客的支持下,销售额也得到恢复,但是该公司对日本国内市场的前景抱有强烈的危机感。
受少子化影响,震灾前市场就呈缩小趋势,再加上海啸灾害和东京电力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在日本国内很多人开始远离海上运动。保田守社长表示,“以为震灾为契机再次意识到强化海外业务的必要性”。
除了随着消费的成熟对海上运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的亚洲外,该公司2018年还在加拿大签订了代理店合约,力争在欧美市场扩大销售。
从2018年开始商品标牌上“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后增加了“ Ishinomaki(石卷市)”。与商品一同向世界宣传生产基地石卷市。
水产加工业陷入困境
受震灾影响,日本灾区陷入严峻经营状况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日本的东北经济产业局截止2018年6月的调查显示,因恢复设施等而利用国家团体补贴的5591家东北企业中,回答销售额恢复到震灾前水平的还不到一半。
关于销售额萎靡的主要原因,回答“既有客户丧失”的最多,占36.9%。尤其是作为重要当地产业的水产加工业为顾客流失而苦恼。
日本政府机构等也加强了支援措施,帮助开拓新市场。日本东北6县的商工会议所召开海外买家出席的贸易谈判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ORO)也帮忙介绍海外企业。
受此推动,日本受灾企业开始积极进入海外市场。日本的东北经济产业局统计显示,2015年总部设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及相关公司的数量为243家,比2010年度增加了3成左右。震灾时大幅下滑的出口额也在2015年超过了震灾前的水平。
主要生产牡蛎和扇贝加工品的Yamanaka(宫城县石卷市)参加了2018年11月在越南召开的食品贸易谈判会。为了在有望实现增长的亚洲市场寻求活路,社长高田慎司亲自飞往各地开拓客户。自有工厂也以每月2、3次的频率接受东南亚等海外买家的考察,积极宣传加工技术和品质管理水平。
该公司位于石卷市沿岸的工厂因海啸大规模受损。尽管较早重启了生产,但是该公司认为要想扩大销售额有必要开拓海外市场。并积极办理食品卫生管理标准HACCP认证、水产品的国际认证的手续。据悉该公司在与海外买家接触的过程中意识到取得上述认证的必要性。
日本灾区企业要想在海外扩大销售额依然面临很高的障碍。在贸易谈判时,买家经常提出“是不是离福岛很近”的问题,高田社长表示,“很不甘心”。即便如此,亚洲圈依然是距离日本较近,巨大且充分吸引力的市场。日本受灾企业今后将继续在应对谣言受害等问题的同时,在亚洲市场上积累经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