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养老服务在中国的机遇和风险

2018/10/12


  日本大型护理企业相继扩大在华业务。日本最大的护理企业日医学馆(Nichii Gakkan)2019年将在中国开设该公司最大规模的护理设施, LONGLIFE控股公司将运营拥有约3000个房间的超大型老年人住宅。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是日本的5倍以上。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日本人口的减少,这一差距到2050年将扩大到9倍。虽然很多日本企业瞄准中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引入,纷纷进军中国养老市场,但如果与欧美的大型企业正式竞争,占据地利优势的日本企业也很有可能被埋没。

  

LONGLIFE控股在青岛运营的高档养老院

  

  拥有3000个房间的超大型设施将落户青岛

 

  2018年12月,日医学馆在大连拥有20个床位的护理设施将开始运营,并计划2019年5月在北京开设200个床位的护理设施。目前,日医学馆在日本国内最大的设施是158个床位,在北京的护理设施将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规模。预计入住费为每月1万元左右,以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

 

  日医学馆此前在中国只提供上门护理的“居家型服务”。今后将打造兼具“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种功能的大型护理设施,并以此为中国业务的轴心,逐步进军沿海大型城市。

 

  日本关西地区的大型护理公司LONGLIFE控股将于2020年在青岛开工建设约3000个房间的超大型老年人住宅,预订2025年完工。这将成为日本护理企业运营的最大规模老年人住宅。该公司2011年在青岛开设了一家拥有161个房间的高档养老院。目前几乎满员,因此2018年12月将新开拥有100个房间的设施,同时将运营大型养老设施。

 

MedicalCareService将在中国南通运营的护理设施

  

  日本Medical Care Service公司将于10月在天津开设认知症患者的护理设施。该公司正在与岛根大学等机构共同开发尽早诊断、预防和改善认知症的人工智能程序。该公司社长山本教雄表示,“中国的认知症患者的护理需求不断提高,为应对未来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希望普及我们的经验和技术” 。

 

  中国老年人口达3亿

 

  日本护理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背景是,日本人口持续减少以及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据联合国统计,201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3亿人,2025年将达2亿,2040年将突破3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被视为“老龄化社会”指标的14%,2036年将达到“超级老龄社会”指标的21%。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中国的老龄人口占比从14%到21%预计只需11年,比日本少了2年。有调查显示,中国的护理等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膨胀至22万亿元。

 

  日本的情况如何呢?2015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330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600万人,2045年将增加至4000万人左右。预计护理市场的规模(目前约为10万亿日元)也将进一步扩大。但是,2045年之后日本老龄人口数将转为减少,中日市场规模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瞄准中国引入护理保险制度

 

  中国完善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推动日本护理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原因。中国政府力争2020年引入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已经在15个城市进行试点。

 

  虽然中国的护理保险制度与日本的制度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例如中国的制度只以症状较重的人为对象,但日本的护理企业凭借与保险制度相结合的细致服务,在中国获得了很高评价。各护理企业借助大数据为每位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充分利用了在本国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有的企业未来还考虑将主战场转移到中国。

 

  不过也存在着中国市场特有的困难。在中国,由家人照顾老人的意识很强,尚未培育出接受上门护理服务的土壤。正因为此,开展上门护理服务的日医学馆的在华业务才持续亏损。

 

  虽然以城市地区的高收入人群为中心,入住养老设施的护理服务逐渐得到认可,但外资企业难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因此通常与房地产公司等当地企业合作,委托设施的运营。有时不能在设施需求较多的市中心运营,而且利润空间也被挤压。

 

  此外,竞争对手也开始增多。自2013年中国政府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护理领域之后,入局企业迅速增多。此前护理设施主要由国有企业运营,但近年来除了当地的跨行企业外,美国和法国等海外的护理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进入后日本企业的优势将减弱

 

  虽然在护理保险制度下高品质的“日式服务”在中国受到好评,不过熟悉中日两国护理领域情况的中日长者事业咨询事务所(Japan-China Welfare Planning)的代表王青表示,中国的护理服务的品质近年来大幅提升,日式护理服务的优势有所减弱。

 

  例如,日本更重视帮助老年人自立,而中国要求周到服务的老年人居多。因此,日企必须要掌握当地的需求,结合日式服务的强项提供服务。

 

  此外,人手短缺成为中日共同面临的课题。必须要在录用和培训层面产生新想法,例如在中国聘用赴日学成回国的护理技能实习生。

 

  一直以来,日本的护理企业借助日本的公共制度实现成长,即使营销和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不足也能够确保一定的收益。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巨大市场中国,仅仅移植日式经验很难取得成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高尾泰朗 齐藤毬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