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将成为日本代表性企业?
2012/02/21
![]() |
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日立制作所社长中西(2月3日,东京丸之内) |
完成了重组,接下来就是加速实现成长战略。在日新月异的硬盘驱动装置(HDD)行业中滚打摸爬出来的中西动作非常快。4~12月期决算发布后第二天的2月3日,中西罕见地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4月以后的组织改革计划,表示“为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基础设施业务,将进行组织改革”。单纯的组织改革不需要特意由高层亲自召开新闻发布会,此举显示着日立不同寻常的意志。
日立的组织改革有几个要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设“基础设施系统集团”。首先要将“信息控制系统公司”、“社会与产业系统公司”、日立工程技术公司整合成“基础设施系统公司”。今后,基础设施系统公司将成为核心,与经营电梯和产业机械等业务的公司进行联动。
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将此前一直欠缺统一性的日立集团旗下基础设施相关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作为一个团队在全球范围内争取社会基础设施订单的体制。据称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就是走出各部门的利己主义,以便更容易提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最佳方案。
伏线已经有了。最近,中西对定位为成长战略核心的社会基础设施业务发展日感焦虑,“在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上战斗力明显不足。还没有编好战线”。日立对从创下历史最大最终亏损的2008财年到2011财年的各部门盈利改善幅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一位是数码和民生领域,接下来是汽车相关领域。仅这两项业务的改善幅度就达到了约2000亿日元,占这一期间的合并营业利润增幅的73%。日立业绩呈V字型复苏完全得益于曾经亏损的家电和汽车领域的扭亏为盈。
而本应该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核心的电力和信息系统的盈利反倒恶化。此外,铁路和产业机械等社会与产业系统公司的改善幅度也排位靠后。尽管日立希望在海外扩大社会基础设施的订单,但从业绩上看其实无所作为。
海外竞争对手的动作也对日立推进基础设施相关的组织改革起到了刺激作用。去年,德国西门子设立了融合铁路和智能电网的城市基础部门。西门子比日立领先一步完善了能够一次性争取到包括交通、自来水、写字楼等城市相关基础设施业务在内订单的体制。中西非常懊悔的表示,“西门子抢在了我们前面”。
从日本国内电气机械巨头的业绩来看日立是鹤立鸡群,但在2011年的销售净利润率方面,日立仅为2%(预期),与IBM(15%)、通用电气(9%)及西门子(8%)等世界豪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领导了日立2008财年后改革的董事长川村隆在被问及“今年日立的经营目标”时,回答说“未来的日立不是在日本国内,而是要在‘奥运会’上大显身手”。虽然通过海外基础设施业务盈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日立已经下定决心踏上了新的航程。毋庸置疑,舞台已经从日本国内变成了全球。
(稻井 创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